刘海民强调,有必要区分一个问题,就是中国成为钢铁出口大国,是产业进步提升市场竞争力的结果,这并不代表中国政府要以大量出口钢铁作为政策方针。 他表示,赞成政府和钢铁业"钢铁以满足内需为主"的方针。他解释说,这是因为,世界钢铁业的布局规律,明显是集中于消费地而非资源地。钢铁的国际贸易量虽然在上升,但占产量比例在下降,各国的消费也以自产钢为主。耗费能源、污染环境的钢铁产品也不适于大量出口。中国钢铁工业承担的就业仅占全部就业量的4.64%,工业增加值也只有全部的8.34%,但耗能却占到全部的25.1%,主要污染物排放占到10%-16%。 如果中国大量出口钢铁,将导致铁矿石进口数量猛涨,国内矿石价格也将随之上涨,为国外矿商提价提供依据。 出于这些原因,刘海民说,中国政府对于钢铁工业的长期方针是以满足内需为基本方针 以品种规格齐全、质量优越、价格具有竞争力的钢铁材料,努力满足国内各用钢行业的需要。 也正因如此,中国成为世界上少见的对出口钢材征收关税的国家,而且一度对钢铁产品的出口退税大幅降低甚至为零。 虽然新近的《钢铁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实施细则》中提出,对高附加值、对机电产品出口有影响的相关品种将适时适度上调出口退税率,刘海民认为,这些是经济危机下的"权宜之计",并不表示中国政府未来会大力鼓励钢铁出口。 刘海民还强调,尽管中国不鼓励大量出口,也应坚决反对国外以中国钢铁工业受补贴为借口,对中国出口钢材实行贸易保护主义。 针对国外对中国钢铁企业接受政府补贴的指责,刘海民说,应该承认,中国加入WTO之前的"债转股"和贴息技改政策,确实降低了钢铁工业特别是大型钢铁企业的财务负担。但是,加入WTO之后直至目前的少量政府补贴,与大中型企业每年上万亿元的销售额、上千亿元的利润相比,只占很小的比例。换言之,即使完全取消政府补贴,也不可能使中国钢铁企业失去现有的成本和价格竞争力。 然而,在美国2001年-2007年间,美国大型钢铁企业从贸易保护和政府补贴中至少获益150亿到200亿美元,刘海民援引美国国际钢铁研究所2007年11月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说。 巨额补贴并没有使美国钢铁工业有什么明显长进,刘海民说,"靠政府补贴不可能补出一个强大的钢铁工业。"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
门窗幕墙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
门窗幕墙网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
门窗幕墙网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文系本网编辑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