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窗幕墙网】百米高楼外立面全是玻璃幕墙时,应急逃生设备装在哪?高楼内都该配备什么应急逃生设备?昨天,由北京市安监局主办的高层楼宇应急逃生装备示范应用现场交流会在大望路万达广场举行。
据初步统计,本市目前有高层建筑约8600栋,超过100米的超高层建筑约60栋。据悉,本市高层建筑应急设备配备标准有望明年出台,本市还将研究新建高层建筑在设计阶段预留逃生装备配备“空间”的可行性。
体验:
逃生舱1分钟缓降20层楼
在昨天的现场交流会上,不少高科技新品纷纷亮相。
清华辰安展位前,超高层建筑安全物联网监测与应急救援系统的几台黑色电脑一字摆开。屏幕上是清晰的楼层人员分布图。工作人员拿起一张工卡大小的人员定位卡介绍,这张卡就是屏幕上点位的终端,佩戴卡后,可通过接受探测路由器的信号强度定位,在紧急搜救时将起到定位寻人的决定性作用。而这张卡同时还可做工卡和餐卡使用,十分方便。
体验室外逃生舱时,记者登上万达9号楼的20楼顶层。楼顶外侧已搭出一个钢制平台,两个类似于电梯轿厢的设备通过悬吊钢索帮助逃生人员降落到地面上。按照标准,轿厢可容纳3至6人,但挤进4个微胖的成年人就有些转不开身了。 轿厢由乘坐人员手动操作,拉一下头顶的操作杆就开始下降。大概1分钟后,逃生舱落地,几名体验者“惊魂未定”,开始不留情面地吐槽,向工作人员反馈吊索太细、风吹会晃、速度有点慢等问题。
工作人员解释说,这套产品是“高科技产品”,其研发曾获市科委资助,钢索的可靠性经过了上千次实验论证。为保障安全,逃生舱的下降速度要低于电梯,以100米高楼计算,1小时可疏散250人。
展望:
今年示范单位拟增至100家
高层建筑是指高度在24米到100米之间的建筑,100米以上成为超高层。市安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高层建筑火灾蔓延速度快,易形成烟囱效应,扑救难度大。但目前看,本市高层楼宇普遍面临人员结构复杂、应急疏散意识不强、逃生能力差、应急逃生装备缺失等问题。
去年6月以来,本市先后选择了西城区西单大悦城、石景山万达广场等12家高层商务楼宇开展示范工作。示范高楼内一般设有公共逃生区域内基本逃生辅助工具、紧急缓降工具和大型高层缓降装置。
据悉,今年北京高层楼宇应急逃生装备示范单位将力争扩大到100家。
目前,北京高层建筑的逃生设备最常见的有逃生绳、火灾逃生面具、高楼逃生缓降器、救生软梯、应急手电等。
问题:
应急设备缺乏配备标准
据介绍,目前高层建筑应急逃生仍存在很多问题,首当其冲的就是缺乏统一的配备标准。比如20层楼和30层楼分别应配备多少种设备,高层楼宇各方面差异很大,在配备数量、种类等方面都缺乏具体可操作的标准。现在的示范应用是由市安监局提出原则性要求,具体配备明细还由示范单位自行确定。
据悉,北京正在研究制定应急设备的相关配备标准,拟于明年出台。其中,安监部门还将与相关部门联合研究高层楼宇在设计建设之初统一预留安装高层应急逃生设备的点位等建议。
此外,对应急逃生认识不够,对应急逃生常识不了解,对常用的逃生装备的购置、使用、保养认知有限,很多高层楼宇经常发生应急设备经常丢失等问题也很突出。北方物业公司代表发言时无奈地说,放在监控探头死角的应急包被偷频率最高。闻听此言,不少“同病相怜”的物业公司代表都摇头苦笑。
市安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解决这些问题首先要加大投入,将逃生装备的购置、维护、保养等费用纳入本单位安全投入预算。同时,还要建立专门的管理制度,落实专门的管理责任人。此外,还要保证逃生工具箱内的工具定期更换,定期开展专用逃生装置的维护和保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