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窗幕墙网】随着国家建筑节能标准对门窗性能要求的提升,门窗行业的生产模式正在经历一场变革。
江苏元大建筑科技有限公司节能门窗部技术总监刘宝昆近日向中国房地产报记者透露,5月中旬,他将在河北省高碑店中国国际门窗城与玻璃企业、型材企业、门窗企业商谈,成立一个研发团队,协作完成公司最新研发的第二代玻璃钢木复合系统门窗样品的生产。
在整个合作过程中,刘宝昆的工作就是提供技术支持,他们公司的定位就是门窗系统供应商,系统供应商可以自己生产具体的门窗产品,也可以只是向合作伙伴输出自己的研发成果。
业内人士向中国房地产报记者解释,中小型门窗厂家甚至一些大型的门窗企业,往往无法以一己之力去研发高性能的门窗及其配套系统,如各门窗厂家各自进行门窗检测以及性能认证也是费用高昂。系统门窗企业由此应运而生,通过整合上游供应链资源,打造专业的技术及研发团队,通过产品开发及应用研究,向门窗厂家及建筑施工方输出全套的门窗系统解决方案。
另有知情人士亦向中国房地产报记者透露,目前系统门窗鉴于成本原因,在国内的推广并不很好,开发商的积极性并不高。刘宝昆告诉中国房地产报记者,商谈的具体结果并不确定,要看型材企业、门窗企业的兴趣。
行业发展的必然
确切地说,系统门窗企业的出现是国内门窗行业发展的必然产物。
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铝门窗幕墙委员会主任黄圻告诉中国房地产报记者,国内的门窗发展也分几个阶段:最早的时候没有品牌,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门窗企业基本以买通用材为主,通用材就是铝型材厂“拿来”国外的型材样本,仿造生产出型材后卖给门窗企业,这个阶段没有专利,因为都是模仿国外的产品。
之后,门窗企业慢慢发现这种窗户的质量很差,加上国家建筑节能对门窗要求的提高,门窗企业就开始自己做研发,形成自己企业独有的专利产品,然后委托型材厂加工,但前提是型材厂只能给他自己加工,一旦卖给其他人,就是侵权。如此一来,一些门窗企业就慢慢形成自己独有的产品。
“这个方向是对的,建筑节能要求门窗改造,首先型材必须改进,包括断面链接方式、五金配件等都要改进。”黄圻说,改进的结果就是门窗行业开始出现个性化的产品。
如此一来,整个门窗行业的企业就面临这样一个形势,一方面由于专利限制,去拿别人的型材是不允许的;另外之前共有通用的那些型材已不能满足建筑节能的要求了。怎么办?一种方法就是与有技术的门窗企业进行合作。
黄圻称,这种合作的另外一个背景是,并不是所有的门窗企业都应该专注于研发。门窗产品的研发,一方面需要花费几年的时间;另一方面,一款窗户可能需要十几个型材,而每一个型材都需要开模具,浪费严重;此外,研发的最终结果可能并不理想,因为门窗产品的研发还需要一些经验的积累。
“中小企业盲目地投资研发是没有必要的,属于低端重复,浪费了大量的人力和成本。”黄圻表示,在此情况下,假如行业内有几家大型公司组织这方面的人才花时间和精力去研发,加上反复的测试和认证,结果良好,就可以在业内合作或者转让这种技术。在此背景下,这种提供技术服务支持的系统门窗公司开始出现。
从“组装机”到“品牌机”
国内门窗产品,无论是铝合金门窗、还是塑钢窗都是“舶来品”,系统门窗更是如此。
在德国,“系统”的概念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已被提出和应用,用来简化生产流程、确保门窗质量。如今,几乎只有经过CE认证(一种安全认证标志,被视为制造商打开并进入欧洲市场的护照)的系统门窗才能在欧洲市场上进行销售。
欧洲系统门窗公司旭格、海德鲁等从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陆续进入中国市场。德国旭格国际集团全球技术支持总监Peter Stockbrügger告诉中国房地产报记者,“系统”代表着符合一定规范、标准和要求的产品。系统供应商在产品推出市场前,应当确保门窗的每一个组件(包括型材、五金件、胶条、隔热条等)都是经过测试和认证的。旭格系统的性能参数(稳定性、隔热性、隔音性、防水性、气密性等)在其产品手册中都有一一列明。
另外,中国房地产报记者与业内多位专家沟通了解,“系统”的核心在于研发。国外大多数系统门窗公司都有非常完善的研发中心,研发的资金亦是它们成本的最主要组成部分。系统供应商输出的不完全是产品,更多的是技术。需要考虑门窗如何适应气候,五金、型材、密封产品等如何配比达到最优节能性,甚至需要应对当地特殊的气候条件和地理条件。
然而,据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秘书长刘哲介绍,目前国内大多数门窗制造企业只是按照建设单位的指定要求生产门窗,门窗质量既得不到保证,节能性也很差,致使中国的门窗企业不能建立自己的品牌。系统门窗的推广,在某种程度上可以有效促进国内建筑门窗企业战略转型,并在研发方式和商业模式上进行创新。
刘宝昆则用“组装机”和“品牌机”来形容普通门窗与系统门窗。系统门窗不仅是各种优质材料的组合,更是一个性能系统的有机组合。Peter Stockbrügger说,“系统”不仅包含了材料本身,更是软件、技术文献、机器等一系列相关配套服务的有机整体。
不过,在黄圻看来,国内门窗行业最近有一种将系统门窗神秘化的趋势。黄圻曾考察过多个国家的系统门窗公司,他表示,系统门窗与普通门窗都是门窗,只不过国外将其系列化、系统化,即一个公司要研发适应不同气候、不同高度要求的各种门窗。
黄圻以德国旭格门窗为例,旭格自己一平方米的门窗都不生产,它主要以研发为主,研发适应世界各地不同气候、不同使用环境要求的门窗,将产品分为不同系列,然后世界各地找合作伙伴。合作后比如北京属于寒冷地区,保温要求比较高,在这个前提下就将研发的一款窗户推荐给客户;假如与广东企业合作,就要符合夏热冬暖的气候特征,遮阳、水密性要求比较高,就将另外一款窗户推荐给客户。
因此,当国内门窗公司贝克洛的企业负责人咨询黄圻“系统门窗应该怎么做”时,黄圻直接告知“你还缺少什么产品,就应该还要再做什么”。
黄圻还澄清一点,就是系统门窗公司的模式也不是固定的,国内很多人目前将系统公司说法歪曲了,好像系统公司一定是一种什么样的模式,或者是中国的系统公司一定要打造某种模式。
据悉,国外比较著名的系统门窗公司发展模式也不尽相同。旭格只是自己做设计,同时做一些物流和配置,自己不生产门窗,型材、设备、配件都是采购;日本的YKK(威可楷)除了做设计之外,也做型材、五金件,甚至特殊胶条也自己来做,同时也生产一部分门窗。
“现实很骨感”
系统门窗国内的应用现状如何呢?中国房地产报记者从相关渠道了解确认,系统门窗产品在欧洲建筑市场的应用比例高达70%以上,而我国仍处于起步阶段,应用比例不足1%。
成本是主要原因。提及系统门窗,北京龙湖置业有限公司造价采购部主任招采工程师张江波直言,这些系统窗的价格比较高,一般分三个档次,每平方米分别在1000元左右、1100元~1200元、1500元~2000元,“我们很少接触这些门窗,不是我们用的产品”。
张江波所在的部门更关注成本,按照成本与质量的比重,在门窗的材料配置中依次关注型材、玻璃、五金件、辅材、钢副框。在建筑节能要求这一基本门槛的基础上,计算不同材料的搭配成本,然后会选择造价最低的产品。
阳光壹佰置业集团采购部经理助理王才智则表示,开发商对于门窗的关注点,排在前三位的分别为:满足政府节能及规范的要求;一般住宅考虑成本造价,高档住宅考虑客户感受;一般住宅考虑兼顾门窗及外立面的美观。Peter Stockbrügge也表示,“系统产品”相对来说在价格上肯定会更贵。毕竟系统门窗在推出市场前需要经过上千次的测试,最终得到各项认证。这就意味着系统公司不得不在研发和测试上投入更多的经费。
不过,Peter Stockbrügge也指出,门窗产品所有的测试和认证工作都由系统公司在前期完成,这也为投资者和开发商节省时间、精力与费用,并且确保安全性,从而最终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成本。“在德国有这样一句谚语,想买便宜的,那就准备买两次吧。”Peter Stockbrügge幽默地阐述。
据贝克洛门窗官方网站上的资料显示,市场逐渐扩大使得系统门窗研发的边际成本在逐步降低。以一套100平方米的住宅为例,其应用门窗面积一般在15平方米左右(主要用于建筑外立面),系统门窗价格在1500元~2000元/平方米,比高质量的普通门窗贵大概500元~1200元/平方米。像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目前房地产价格为每平方米2万元~3万元,二线城市为5000元~15000元,每平方米建筑面积只需增加150元左右,这对动辄上万元的房地产销售价格微乎其微。
黄圻向中国房地产报记者回忆,在15年前的一次设计师会议上他就指出,当时北京的房价是4000元/平方米,用的窗户至少应该是400元/平方米,但当时用的是200元的;现在北京的房价甚至到了4万元/平方米,用的窗户才600元/平方米,“太不匹配了,中国门窗行业发展水平这么低,归根结底就是应用水平低,开发商不去用好窗户。”不过,张江波告诉中国房地产报记者,现在开发商拿地都很贵,不像之前拿地价格比较低的时候,可以用高配置吸引客户,达到快速卖房的目的。“现在虽然房价很高尤其是一线城市,但是地价占很大比重,建安成本没怎么变动,减去地价,剩余的材料采购成本很有限,所以现在开发商都在细挖成本。”
借力绿色建筑
系统门窗是从一樘完整的、系统的门窗出发来达到综合性能最优,而开发商的出发点是将一樘门窗打散,在满足建筑节能任务的前提下选择成本最优。不过,系统供应商与开发商未来会有一个交集,就是系统节能的要求。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设计院绿色建筑中心常务副主任张振华告诉中国房地产报记者,绿色建筑对门窗的最大要求就是节能,主要影响因素就是材质、玻璃,而气密性与水密性则与加工精度、密封条有关;另外的要求就是声、光、热,绿色建筑通过这些方面提高建筑的舒适度。“这是绿色建筑标准中对门窗的要求,门窗企业应该在这些方面提高产品综合性能。”
根据绿色建筑对门窗的要求,一直在研究绿色建筑与绿色开发的上海朗思人居建筑科技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束健则提出,门窗在绿色建筑中是一个整体系统。“目前门窗行业出现了一个偏差,总是聚焦在每一个材料的保温性能,比如型材、玻璃、胶条这些散件上,但这些散件组合之后门窗整体K值(传热系数)是多少,这个很关键。”
对于门窗体系K值,束健带领的团队也一直在做研究,将门窗不同散件搭配之后,结合施工工艺做模拟计算,最后得出门窗系统的K值。在对外提供服务的过程中,确定系统K值后,束健会将对应的每一项散件的参数告知客户,这样系统整体解决方案的成本才是最优的。“加强门窗系统的节能性,增加成本并不多,但建筑保温性能效益最大。”束健说。
江苏源盛复合材料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研发经理范贤俊告诉中国房地产报记者,绿色保温的最终追求是安装在墙体上门窗的K值最优,单独追求型材、玻璃等散件的保温性能没有意义,这些散件固然影响着整窗的保温性能,但门窗结构、组装安装等同样是影响整窗K值的关键因素。
随着北京建筑节能标准的提升,王才智表示,为了达到寒冷地区建筑节能标准,开发商一是会考虑选择塑钢窗;二是会考虑系统窗或者非系统窗但提高玻璃隔热系数;三是高档住宅会考虑用进口系统窗或铝木复合门窗。“说到底还是要解决型材和玻璃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