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窗幕墙网】关于硅酮结构胶我们国内目前有强制性的国标(GB 16776-2005),这几年谈论比较多的还有欧标(ETAG 002)。我们国标也实施了将近10年,为我们行业的发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现在看来特别是近几年,跟欧标相比我们还是有差距的。这个差距主要表现在我们的国标主要是测量标准条件下新鲜胶的一些性能,而胶老化后性能观测的量和度都不够。相对来说欧标在这方面做的更好,一系列老化试验以后再看胶的相对性能能保持多少,它们都要求相对性能的保持率不低于75%,这就涉及到胶的短期与长期、静态与动态、绝对值与相对值的关系,强调了均衡稳定和长期的动态性能的保持。
我国现行的标准跟欧标相比有哪些需要补充或加强的?
欧标的一些检测项目要求比国标的高,比如:在水紫外检测时,要求照射1000多小时,照射的时间和强度都是国标的2~3倍;浸水检测时,要求的水温更高,使用的水也更接近现实真实的水。还有一些项目检测我们国标是暂时没有的,比如:红外光谱分析,可以检测不同批次的密封胶成分的稳定性和一致性;模拟不良的环境因素:潮湿的二氧化硫、盐雾、酸雾试验;另外抗撕裂、剪切强度,抗机械疲劳等试验更全面的测试硅酮结构胶在实际使用时的性能。可以看到欧标非常关注老化和寿命,关注使用过程中的长期性能能不能够保持。国标和欧标的对比,举个例子就像我们的高考一样,我们在入学考核时是非常严苛的,但是学生以后的发展怎么样不能肯定,欧标就看的全面长远一点。
可以说欧标比国标更严格吗?
不一定更严格,确切的说是更科学。其实我们有一个标准比欧标更严格,就是粘接破坏面积不能大于5%,欧洲标准是10%,但是5%我们认为也不很科学,粘接破坏不仅要考虑破坏面积,还要考虑破坏时的粘结强度,如果粘结破坏时的强度远大于设计要求,就算粘结破坏面积有点超标,对实际使用其实并没有很大影响。这个条件太苛刻,迫使大家注重粘结破坏面积,花费更多的精力在调整胶体内聚强度方面,不能兼顾胶体长期的性能。高分子材料的粘附性实际上是一个不断改善的过程,前期要求这么严格可能会引起其他一些不良影响,比如过分添加增粘剂,结果造成对使用寿命的不良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