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年有句话很流行:在台风口,猪都能飞起来。因为是一位很成功的企业家说的,所以被很多人奉为成功之道,逐渐流传开来,不少创业者和企业都在找那个能让猪飞起来的台风口。不知为什么,当初看到这句话时,眼前的画面感不是一群会飞的猪,而是“扑通扑通”往下掉,满地都是摔死的猪。
风天天会有,不管是微风还是台风。台风能把猪吹上天,可猪仍然是不会飞的,结果还是被摔死。对于猪来说,一定要避开台风口,因为扛不住。能在混沌中看对方向,果断决策,正确做事,这本来就不是猪,而是能翱翔的鹰,飞起来理所应当,要以为他真是被台风吹起来的猪,那么恭喜你……
例如,这二十多年的中国房地产业高速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行业,行业里诞生了一批世界级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在一些开发商看来,随着城镇化的逐步完成,传统的住宅开发是就要消失的“台风口”,要想继续飞起来,就要找到下一个台风口。于是各种新概念不断诞生:商业地产、旅游地产、文化地产、养老地产……
对于房地产行业,住宅建设是持续的劲风,而不是突来的台风。虽然开发规模已近临界点,但需求始终存在。基本居住需求得到满足之后的改善需求,将源源不断地为行业发展提供动力,从有房住到住好房之间存在巨大的市场空间。但传统的重资产开发模式,如大量的土地储备,较高的资产负债率,依靠土地增值收益的赢利模式,看起来利润很高,扣除地价、资金成本、建安、人工和税费后,利润所剩无几。售价中的70%被政府和银行拿走,赚到的利润再拿地时,又被高地价变相套走,这种模式下的开发商真有点像政府养的猪,随时可以杀了吃肉。
房企转型如果只是从住宅开发转到商业、旅游、养老等物业类型,原有的思维模式和商业模式不转变,依然是不会飞的猪,即使被某个刺激性政策的台风吹起来,也很快会落下来摔得体无完肤。
比如目前多数的所谓旅游地产,依然是假旅游之名,拿便宜土地做可售的房产。而旅游者是不需要购置房产的,购买这些产品的不是居住者,而是投资者和经营者。如果是适宜长居的休闲生活目的地,开发打造的重点应当是休闲生活的配套设施,而不是观光景点。
所谓商业地产,是打着商业的旗号卖房子,还是在商业地产里运营服务?商业地产的模式转换,仅依靠开发商是难以实现的,需要有政府、金融机构、专业运营管理机构的合力。政府给工业地产很低的土地价格,是因为可以带来GDP和税收、就业等长期收益。商业地产属于服务业,同样可以带来税收和就业,但土地价格和工业地产天壤之别。
政府可否探讨对商业地产采取减免和分期收取地价,要求持有经营而不分割销售,根据后期的税收和就业对冲部分地价等方法,来降低商业地产的投资和持有成本;而金融机构提供融资持有及退出方案。由于地价大幅降低,租金回报会得到提升,长期持有就会变得有利可图,现在看到的大量分割出售后,管理无序,客流稀少的商业项目就会减少。
是应该有养老产业,还是应该有养老地产?是社区养老,还是集中养老更符合人性?“以房养老”能否从以房屋的所有权做抵押的死胡同中走出来?目前的住宅租赁市场仍然是持有多套房屋的个人出租市场,法人持有房屋的出租市场如何启动?个人多套房屋的租赁权能否成为金融产品? 所谓文化地产是要让地产有文化,还是把文化也变成地产?
还有很多值得讨论的方面,我想起了一句名言:只有伟大的时代,没有伟大的企业。所谓伟大的时代,其实是说处在一个社会变革和更新迅猛,带来无数巨大机会的时代,就如中国这几十年改革开放的时代。但这个时代对所有人和企业是平等的,大家都面对同样的时代背景,为什么有些企业取得了巨大成功,而更多的企业却在挣扎或消亡?所以我同意有些时代是伟大的,但不管什么时代都可能产生伟大的企业,伟大的企业背后一定有伟大的企业家。
希望在这个伟大的时代,已经成功的开发商们能转型成功,但要设法让转型变得轻盈,即使不能成为雄鹰,也可以找到更广阔的天空,因为会飞的一定不是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