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沈阳远大欧洲公司传来好消息,成功中标英国伦敦海港中心公寓项目幕墙工程,签约金额达5.5亿元人民币,这要是沈阳远大在欧洲市场上拿下的单体量最大幕墙项目。
该项目总高41层的海港中心公寓位于东伦敦isle of dogs,紧邻金丝雀码头金融城,项目包括5栋住在楼和休闲综合体,幕墙面积约64000平方米,由于采用高端幕墙产品和建筑工艺,每平方米造价超过8000元人民币。
沈阳远大如何成走向世界?
远大依托多年在国内市场的竞争优势,远大主动摆脱国内低端产品的竞争压力和市场环境,通过向高科技和优质服务侧重,积极整合全球技术和营销系统,开拓国际市场。
远大欧洲公司总经理表示,通过5年时间要把原来的国内市场占60%,国际市场占40%反过来, 让国内市场占40%,国际市场占60%。
最初几年,远大铺设国际市场的资本超过1亿元,但并没有收到明显成效。"海外市场就是如此残酷。实际上,中国企业'走出去'至少要经历几个阶段--了解市场、探索市场、适应市场最后改变市场。"王行军说,"我们不仅需要了解当地的标准,还要了解当地的区域文化、市场竞争状况以及有关的法律法规。"
远大金融商务投资集团总经理王行军分析,展望未来,必须要摒弃简单化的模式,向高技术、优服务侧重,紧跟时代步伐,引领更多的行业企业开展科技创新、抱团"走出去",实现互利共赢,合理应对外来资本的竞争,这是我们继续保持国际竞争优势的发展方向
拥有两家上市公司的沈阳远大企业集团,如今已成为非公有制企业中,名副其实的领头羊。
早在1993年,作为中国最早一批的幕墙企业,沈阳远大还是一家刚刚成立、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随着当年几个银行系统工程的相继中标,公司才开始扩大在沈阳的厂房,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工程量。
创业初期,沈阳远大主要致力于建筑外立面装潢铝合金幕墙产品。铝合金幕墙产品是军转民背景下的优秀项目,源于航天航空技术的民用推广,又能符合现代建筑的美观需求,而幕墙作为现代大型和高层建筑常用的轻质墙体,在远大手下,则凭借媲美海外的技术能力、美轮美奂的设计风格,迅速赢得人们的关注与赞誉。
例举数家工程的“名号”就可见一二:深圳平安金融中心、上海中心大厦、水立方、鸟巢、银河SOHO、北京新保利大厦、俄罗斯联邦大厦、日本Cocoon大厦……
技术流:付出终将值得
1995年,沈阳远大中标家门口的项目——哈尔滨森融大厦,为技术改良提供了契机。
虽然远大率先在业内引进和学习德国等世界幕墙行业领先者,但外国材料价格昂贵、耗材又大,并不适应中国的国情。在哈尔滨森融大厦工程中,远大优化了设计和生产工艺,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施工的进度,优化后的技术标准还让幕墙更换和维护更加便利。虽然这个工程的项目金额并不显著,但却被视做远大技术革新的里程碑——从那个时候起,远大自身的设计标准开始孵化,成型产品应运而生。
但从技术上看,这些项目依旧属于框架式幕墙,随着时间的推移,远大的优势地位逐渐弱化。1996年6月,远大成立幕墙技术研究所,除制定标准化体系外,单元幕墙的研发则是关注焦点。单元式幕墙又称第三代幕墙,恰逢当时上海正在大力建设浦东新区,很多国外大的建筑公司纷纷在中国登陆,上海一度被称“万国幕墙博览会”。
其中,一家德国公司负责承建的上海浦东国际金融大厦在找分包商,这个工程外墙恰是单元式幕墙。但是,对方要求的承包价格是18美元/平方米,而当时国际市场价格应该在70-80美元/平方米,如果接了这个工程,只能是赔钱。但对于当时的远大来说,能学到新的技术,再多的付出和学费都是值得的。通过这次安装,远大“回家”就试制了第一块横锁式单元幕墙。
“现在看来,这两类幕墙各有各有的优点,主要是安装形式和加工方式的不同。单元式幕墙就是在工厂一体化预先加工成型,整体运输吊装,安装速度快、费用低、精度高,但由于整体单元板块较大,运输费用也相对比较高,适合于超高型建筑和安装精度要求高的项目。而框架式幕墙则是分横框、竖框和玻璃,铝板等面材,散料运到现场,分步骤逐一组装,安装速度较快、现场操作修改灵活,因为材料是拆散的,安装费用相对略高、运输费用低、安装时间稍长,适合于中低层建筑和比较整齐的外立面。”王行军解释说,“至少可以肯定的是,幕墙虽然基于固定的技术,但每个工程背后,都有着独特的外观设计、功能需求和特殊定制,根据不同情境应用的方式也会有所不同。”
掌握了全方位技术、积累足够经验之后,沈阳远大开始了国内市场的辟土开疆——1997年斩获上海第一个项目,次年建立上海基地,在浦东新区政策支持下,一下子将上海陆家嘴(600663)地区包括花旗银行、震旦国际大厦、上海外滩中信城等在内的十多个工程项目收入旗下,这个地区也被国内的建筑业界称为“远大一条街”。
凭借上海的成功,西南和广东市场也捷报频传,成都、佛山基地陆续建成。到了1999年底,远大在全国市场的绝对优势地位基本确立。
“走出去”:万事开头难
2000年,沈阳远大建立第一家海外分公司,远大幕墙开始开拓国际市场并逐步迈入世界级专业幕墙分包商行列。
最初的几年,远大铺设国际市场的资本超过1亿元,但并没有收到明显成效。“海外市场就是如此残酷。实际上,中国企业‘走出去’至少要经历几个阶段——了解市场、探索市场、适应市场最后改变市场。”王行军说,“我们不仅需要了解当地的标准,如美标、欧标、俄标等,还要了解当地的区域文化、市场竞争状况以及有关的法律法规。”
2005年,远大终于拿到了梦寐以求的项目——俄罗斯联邦大厦,当地绝对的地标性建筑,大厦高430米的一期幕墙,面积12万平方米,合同总额高达5000万美元。但这个项目的其他部分还涉及数个国家:工程总包来自土耳其和美国,设计源自德国,再加上俄罗斯业主,也难怪当时该项目负责人开会时有“召开联合国大会”的错觉。
功夫不负有心人,俄罗斯联邦大厦竣工后,通过了英国TAYLOR WOORDROW产品测试,远大也声名鹊起,被欧洲门窗与幕墙协会吸纳为中国会员。第二年,由于业主的满意和信任,远大在再次中标俄罗斯联邦大厦二期项目。
需要注意的是,正所谓“万事开头难”,进入某一国的市场,最开始的成本很高,如果第一单做砸了,后续的项目就难以入围了——不少企业在这方面吃了苦头,永远退出了市场。
对此,曾长期奔波于中东地区的王行军颇有感触。在阿联酋的阿布扎比和迪拜,这座世界最先进建筑技术的“第一实验场”,王行军花了太多时间作市场调研、走访各层人士,有时候还常常感慨——“这辈子待在国外的时间比国内还多”。
但这些付出都是值得的。2008年11月,在经济危机笼罩全球的情况下,沈阳远大集团以17亿元的高额价格中标阿布扎比Central Market Redevelopment工程。工程为4个主楼组成,在此项工程的签约部分中,由远大自主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光电幕墙得到充分使用,首次应用集热管技术,白天吸收太阳能,为这座庞然大物提供全部能量,到了夜晚,幕墙则能够发出七彩的光芒。
就在这光芒万丈的岁月里,沈阳远大逐渐成为了一家世界级的公司,连续3年销售额保持25.2%的年复合增长率,2010年以92.61亿元的营业额,据世界幕墙行业之首,并在2011年将幕墙业务整体打包,在香港联交所上市;次年,远大自主研发的博林特(002689)电梯也登陆深交所,一条资本运作的大道开启了。
度“寒冬”:创新金融助力
今年上半年,远大幕墙国内新承接项目49个,海外项目10个,较往年分别减少20个和3个。“目前国内市场普遍存在回款难的问题,而国际市场则面临现场管理不够规范的问题,工程由于多方面原因导致工期拖延严重,中国人力资源成本上涨也十分严重。”王行军坦言,“在市场环境不好的时候,唯有控制成本和加强管理才能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在这样的背景下,2012年前后创立的远大金融商务投资集团开始担当重任。该集团前身是沈阳远大各个集团公司为了拓展市场而开设的“新产业公司”,而通过金融的方式,实现了整合。
此外,远大金融集团还通过引进吸纳专利科技和科研产品,以合资合作的形势纳入远大的产业体系当中,成为新的利润增长点。“由于很多专利和技术无法投入市场,产生切实的经济效益,但我们正好与市场接轨,从而可以将知识转化为生产力。”王行军表示,“与此同时,远大将通过进一步投资,深化技术研发,完善核心专利并拥有知识产权,同时给专利所有者应有的回报,并将先进技术应用于市场生产力,为社会提供效益,最终实现企业老板提出的‘知识私有化、财富社会化’的管理目标。为此,我们还在沈阳建设了远大科技园,进行科研项目的孵化、运作及高端人才的引进。”
而海外并购这一“喜闻乐见”的方式,自远大经手后,一些项目也独具特色。如在并购以色列智能农业科技公司AutoAgronom后,远大在其原有基础上进行了再次开发,更适合我国本土的种植业,并针对地形、地貌和水体的多样化设计出不同的解决方案,实现节水30%、节肥40%。
总结沈阳远大成功的原因
一、是市场开拓、与国际接轨早,1994年就引进了德国技术和聘请外籍专家;
二、是承接的地标工程多,有目共睹的品牌效应;
三、是中国人力资源的低成本优势,当然这方面优势已经一去不复返了。”王行军分析,展望未来,必须要摒弃简单化的模式,向高技术、优服务侧重,紧跟时代步伐,引领更多的行业企业开展科技创新、抱团“走出去”,实现互利共赢,合理应对外来资本的竞争,这是我们继续保持国际竞争优势的发展方向。“这也是远大董事长康宝华‘科技引领市场,服务创造价值’新经营理念的核心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