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华西集团安装公司“铝装分公司”,为成都最早的地标建筑“蜀都大厦”的幕墙设计和施工。
2016年“蜀都大厦”玻璃幕墙完好如初,商业处于全面歇业状态。
在中国的许多城市,80和90年代期间所建造的大楼,无论是商业还是住宅,已然形成了一种那个时代才具备的独特风格。经过时间的冲刷洗礼,这些老旧的建筑在现在看来,虽然大部分都已显得有些土气,不够时尚了,也并不像江南古镇、北京四合院、岭南骑楼、上海的弄堂那样有历史文化价值。但它们,毕竟是一个时代的印记,见证着一座城市的成长与繁荣,然而在时间的长河中,这些建筑也面临着各自不同的命运。
曾经意气风发的成都蜀都大厦
近日,四川蜀都大厦就疑似面临被拆除的危险,四周正打围施工,经核实,蜀都大厦的打围施工只是对整幢大楼重新装修,并非拆除,经多方了解到,蜀都大厦近年来的经营状况差强人意,目前,四川蜀都大厦公司和四川蜀都实业有限责任公司都已处于歇业状态。
蜀都大厦玻璃幕墙依然完好
做为四川人,对这幢大楼相对熟悉,蜀都大厦位于成都市锦江区总府路,始建于上世纪80年代,建筑面积6.9万平方米,由一幢30层酒店办公综合楼及6层裙房商业楼、一幢3层配套设施楼及1层地下室组成,高116米,加上电视塔的高度为146米;曾经是成都市名噪一时的“第一高楼”,在当时是绝对的地标建筑。但随着紧邻的春熙路、盐市口、太升南路等三大成都最繁华商圈的崛起,蜀都大厦的光芒逐渐被后来者所掩盖,曾经的辉煌也无声无息中显得落寞了。
建于1985的深圳国际贸易中心
由于建设时间较早,当时缺乏此类高层建筑的设计标准和成熟范例,导致大厦目前在业态规划、空间设计、配套设施以及消防疏散等诸多方面落后于市场需要和行业规范。随着城市建设水平大幅提升,落后于当前标准的蜀都大厦,在剩余生命周期内长期制约着大厦的运营和发展,使其“经济能力”不断下滑。据悉,蜀都大厦建成之后经过多次重组,上市公司成都蜀都大厦股份有限公司(蜀都A)被借壳之后目前更名为“友利控股”。2015年8月,友利控股公告显示,其在蜀都大厦的产权仅剩27层、30层、5层的部分房屋。而其余产权则归属于四川蜀都大厦公司和四川蜀都实业有限责任公司。
建于1989年的上海启华大厦
为了不被这座城市所遗弃,为了不在时间的河流中被遗忘,在2011年9月,蜀都大厦称将进行改头换面,只待政府审定通过后,将择机启动改造;届时,将通过更换外立面材料、优化建筑功能,实现其全面的提升和优化。但一晃五年过去,2016年这一“提升和优化”方才显现。一幢旧楼改造,首当其冲的应该就是外立面的“整容”了;对于许多80后来说,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很多建筑的外立面都有一个特色,喜欢用白色或乳黄色的贴转配以蓝色或茶色的玻璃幕墙,而蜀都大厦的外立面则正是运用了蓝色玻璃幕墙,虽然现在看来,相比玻璃幕墙盛行的今天显得陈旧和老气,但在那个时候,无论是主体结构还是幕墙等外围护结构,品质都是相当过硬的。蜀都大厦在1988年建成,幕墙设计和施工由四川本土知名企业——华西集团安装公司铝装分公司全力打造,到目前为止快30年时间,而大楼的玻璃幕墙却依然完好无损,可见其施工工艺的精湛,当然也由此佐证了,玻璃幕墙做为一种外围护结构是安全可靠的。
建于1984年的北京长城饭店
当然,在同一时期全国各地还有许许多多采用玻璃幕墙的建筑,30年过去,它们的幕墙结构依然稳固如初,品质好到让我们竖起大拇指,比蜀都大厦早几年建成的北京长城饭店(建于1984年),就是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幕墙工程,银光闪闪的划时代建筑让看惯了水泥实体墙面的人们眼前一亮,这座单元式中空玻璃明框幕墙的板块是在比利时制作的,国内负责安装,通过这个工程的实践,我们也第一次接触到幕墙的设计施工技术;其次还有建于1985年的深圳国际贸易中心,超过160米的工程,是首次运用了茶色玻璃幕墙和铝板幕墙,这大概也是后来许多建筑纷纷效仿的源头;当然还有位于上海淮海中路复兴中路口的启华大厦,建于1989年,也大面积采用了此种颜色的玻璃幕墙,在那个年代幕墙成为了一种未来趋势,是时尚的象征,90年代到2001年,幕墙工程便由此进入了高速发展的十年。
蜀都大厦目前正处于改造状态
在这十年间,各类幕墙形式层出不穷,幕墙技术水平亦不断提高,其主要表现在做法新颖,表面形状多元化、新型材料,如特种玻璃、花岗岩、铝板、陶板等、以及柔性和刚性结合的支承结构系统应用,即张拉索杆和索网支承幕墙都已广泛应用。而正处于改造中的蜀都大厦,是否还会继续沿用玻璃幕墙做为大厦的“面子工程”我们不得而知,但不管它将以何种姿态呈现在我们面前,我们翘首以待,但是从蜀都大厦的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到,只有变革的、跟紧时代潮流的项目,才能造就永不磨灭的经典传奇,我们期待着焕然一新的蜀都大厦能早日回归,重拾当年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