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建材行业开放发展的五年
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自从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适应经济全球化新形势,必须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完善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中国开始以前所未有的开放姿态拥抱世界,在国际舞台上奏响了互利共赢的主旋律。从“引进来”到“走出去”,中国一直在开放中把握着机遇,在发展中收获着成就。
“道路通,百业兴。”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建材先行。回首过去的五年,中国“一带一路”的建设,正在以陆海空通道和信息高速路为骨架,以铁路、港口、管网等重大工程为依托,逐渐形成一个复合型的基础设施网络,建材工业为此铺展出一幅气势恢宏的崭新画卷,有力支持了沿线国家的建材工业生产,帮助相关国家加快经济建设,同时也使中国建材获得了很大的发展收益。
开放路上硕果累累
在新常态下,我国的钢铁、水泥、玻璃等产业面临产能过剩的重大压力,正在经历着转型的阵痛。此时的“一带一路”战略、“走出去”战略显得格外重要,它开启了中国建材企业的新航程,为建材行业开辟了新的发展空间,使其有了新的用武之地。
沿线国家的基础设施投资大幅增加,建材作为基础设施建设的原材料,需求空间巨大,企业必须加快“走出去”的步伐。作为建材行业的央企,中国建材集团在75个国家承接了312条大型水泥成套装备生产线,占全球新建水泥生产线的65%;海螺水泥在2011年开始实施“走出去”发展战略,布局东南亚地区;冀东水泥、葛洲坝集团和华新水泥积极走出国门,促进了国际产能合作,一时间涌现出冀东南非曼巴水泥、葛洲坝哈萨克斯坦西里水泥和华新柬埔寨CCC项目等一大批重点国际水泥项目,得到了当地政府和人民的欢迎;中国中材国际工程凭借优良的品质和过硬的技术水平,水泥装备和生产线建设连续九年市场份额全球第一……这些硕果累累的成绩单就是建材企业深度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最佳注解。
“走出去”发展既是新的发展空间,又是高端发展的开始与实践,我国建材行业有一批世界水平的跨国公司,不仅拥有一流的技术和装备,还具备先进的管理和经营优势,在“一带一路”的倡议下,特种水泥、电子玻璃、光伏玻璃、石膏板、玻璃纤维、碳纤维、新型房屋等领域登临世界舞台,逐步成为了全球建材领域的参与者和引领者。
例如,凯盛集团在英国开发200MW光伏地面电站项目和8000套新型房屋绿色小镇建设,以及在英国、西班牙、科威特以及智利等国家和地区开发建设以新型房屋项目为基础的绿色小镇,并共同探讨石墨烯技术、量子点和纳米涂布的技术合作;中国巨石集团在埃及建立玻纤生产基地,不但填补了埃及玻璃纤维的空白,也填补了非洲的空白,使得埃及成为世界上屈指可数的玻璃纤维生产大国,并促进了埃及玻纤下游复合材料行业的发展……
大企业是“走出去”的主要力量。同时一些优秀的民营中小企业也积极探索和实践,比如,云南永发水泥在老挝合资改建0.77亿美元的水泥生产线;浙江上峰水泥在吉尔吉斯斯坦投资新建1.14亿美元的水泥生产线;浙江红狮集团在东南亚四国布局5个水泥生产线……他们主动对接沿线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需求,成为了引导民企资本抱团出海的领军者。
“十二五”期间,我国建材行业对外合作贸易得到较快发展,产品出口、技术装备和承包工程建设项目等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据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的统计,中国建材企业在境外投资已经签约、在建、建成的项目33个,涉及18家建材企业,覆盖20多个国家和地区,投资金额达到46亿美元,折合人民币300亿元。
产业政策全面支持
不仅仅是数据的精彩,党的十八大以来对外开放在一系列新机制体制的保障下迈上了新台阶。从亚太经济合作组织领导人聚首北京雁栖湖畔到20国集团首脑相约杭州西子湖边,从共建“一带一路”赢得沿线国家纷纷点赞到到自贸试验区如火如荼……
在建材领域,“开放”作为新发展理念的重要内容,带来了新的发展要求。建材行业“走出去”战略布局和工作定位日益清晰。2015年国务院出台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指导意见中,重点提到了鼓励“走出去”的12类政府最关注、最具市场竞争力的产业和领域中,建材占据重要领域。
2016年,工信部印发的《建材工业发展规划》中指出建材工业要结合“一带一路”建设战略实施,做好引进来和走出去,要按照互利共赢原则,鼓励行业骨干企业结合自身优势,通过资本运用,以兼并重组、参股入股等方式参与国际市场的投资与经营。在拓展国际合作路径方面,推广跨境电商+海外仓、连锁超市等发展模式,加快建立海外物流贸易中心,扩大海外营销网络,将出口产业链向境外批发和零售环节延伸,形成直销、海外子公司互为补充的全球销售网络是重中之重。
同时,针对建材行业品种多、企业多、中小企业融资难、信息不对称等特点,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从汇集行业整体力量、发挥行业整体优势的角度出发,直面建材企业“走出去”遇到的问题和瓶颈,组建了一支建材企业“走出去”平台组织。在国家发改委等有关部门的支持下,2016年10月17日,中国建材国际产能合作企业联盟应运而生。以国际合作部、“走出去”办公室、“走出去”服务产业链三位一体的服务模式,努力为企业提供政策、信息、咨询等全方位的综合服务,在国家发改委等政府部门的组织下参与了一系列国际产能合作项目,组织编制了建材领域的国际产能合作规划。
经过2年多的努力,在联盟的帮助下,建材行业围绕“走出去”的发展目标、国际产能合作的路径与对象、具体项目的实施以及为其服务等基础性工作都已经有了不同程度的进展,建材企业的“走出去”正在加快步伐实现新的突破。
开放模式不断创新
开放的土壤培育开放的经济,建材行业实施“走出去”战略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和结果,合作模式多种多样,逐步创新,吸引外资、对外投资、进出口贸易等领域千帆竞发,从过去只卖技术和装备的时代,迈入全方位投资、共同经营的新时代,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特色愈见明显。
回顾一下,十年前建材行业“走出去”的方式主要分为五个阶段:产品出口、网点营销、技术装备出口、工程总承包、海外投资建厂。但由于缺乏产业链配套支撑,缺乏风险控制和投资保护平台,加上企业对所在国法律、文化等因素的不适应,我国建材企业“走出去”不乏失败案例。
而近五年来,建材企业以集群式“走出去”,在东道国形成产业集群,增强了企业间的有效合作,发挥了资源共享效应,从而能够大大降低建材企业海外投资和运营风险,提升产业企业竞争力。例如广东佛山陶瓷行业协会牵头与泰国企业合作,在泰国建立陶瓷工业园,以抱团的形式组织国内陶瓷企业赴泰国建厂;沙河玻璃企业采取积极配合、互相帮助、抱团发展的做法,选取特种超薄工艺玻璃作为主营产品,向俄罗斯、美国等140多个国家出口;中国建材集团在赞比亚和刚果建设建材工业园,将先进的建材制造技术与装备带到非洲。
随着我国水泥、玻璃、玻纤、陶瓷、石材加工及墙材等产业的成套技术装备达到并超过世界先进水平,我国建材企业已经能够为国外客户提供成套设备的一条龙服务和工程总承包服务。例如中建材智慧工业依托互联网技术、云计算技术、物联网等技术,为工业服务领域提供更具定制化和精准的服务,抓住在新工业时代下的商业价值,为沿线国家提供包含生产线调试、生产管理、技术支持、专家咨询以及技术培训等服务,帮助当地企业降本增效的同时,还培养了更多有能力的当地员工。
只要打破疆界的概念,新的发展空间就在眼前,除了传统的产品和设备出口之外,我国建材企业还加大了建材与电子商务的合作,以成熟的电子商务平台和互联网技术支持建材“走出去”。例如建材产品跨境现货交易平台易单网,线上线下一体化,在全球范围采购最合适的备品备件,在20多个国家设立海外仓。
建材工业“走出去”的合作模式多种多样,逐步创新,国际产能合作已经由以产品为主开始向资本阶段跨越,例如投资南非、埃及建设的玻纤生产线,产品辐射欧盟、中东及整个非洲市场,产销率100%;在美国南卡罗来纳州建设年产8万吨玻纤项目,建成后产品将全部供应美国本土;在非洲、中东等区域实施钢结构、彩板、石灰、纤维水泥板直接投资项目;在乌克兰、泰国等区域投资光伏电站及模组生产线……
2017年5月14日~15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来自130多个国家和70多个国际组织的约1500名各界贵宾出席,短短的两天时间,达成270多项具体成果,中国已经同很多国家达成了“一带一路”务实合作协议,其中包括交通运输、基础设施、能源等硬件联通项目,为建材行业的开放未来明确了合作方向,打开了又一扇崭新的窗户。
古丝绸之路绵亘万里,延续千年,回首砥砺前行的五年,我国的建材工业顺应时代潮流,走出国门,在世界各地不仅架起了大桥、畅通了道路,繁荣了港口,更给沿线国家带来发展的信心和希望。
未来就是一个五年接着一个五年,站在一个新的起点,展望未来五年,开放的视野依然是建材工业迈出新步伐的重要动力,开放的建材工业将继续为构筑“中国梦”添砖加瓦,推动“一带一路”建设行稳致远,迈向更加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