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窗幕墙网】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与产业化发展中心与德国能源署共同举办的“第五届中德合作被动式低能耗建筑技术研讨会”10月11日在北京召开。来自全国管理、开发、设计、建设、检测单位、产品供应商及新闻媒体的200多名代表参加了会议。
此次会议的突出亮点是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与产业化发展中心发布了《中国被动式低能耗建筑年度发展研究报告》(2017),这是对中国近10年来被动式低能耗建筑发展工作和技术进行系统梳理后,并集聚行业智慧总结的成果,将助力中国被动式低能耗建筑发展迈向新的台阶。同时,还公布了《被动式低能耗建筑产品选用目录》(第四批)、以及《国家标准图-被动式低能耗建筑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
住房城乡建设部建筑节能与科技司副巡视员倪江波、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与产业化发展中心主任俞滨洋出席会议并致辞。倪江波高度肯定了中德合做取得的成果。截止到2017年10月,中德双方已共同指导了中德被动式低能耗建筑示范项目32个,覆盖我国4个气候区12个省(直辖市),其中已有19个项目28栋建筑获得中德被动式低能耗建筑质量认证,涵盖住宅、办公楼、学校、幼儿园、展览馆、实验楼、员工宿舍等主要建筑类型。
中德合作被动式低能耗建筑示范项目是中德两国在建筑节能领域合作的典范,促进中国建筑节能发展更新升级,它不仅为中国建筑节能发展做出重要的贡献,同时也建立了国际合作的长效机制,树立了国际合作的良好模式。
俞滨洋在讲话中强调,中德合作高效务实,被动式低能耗建筑在中国发展从无到有,示范推广取得显著成绩,已成为我国节能、舒适、健康、宜居和高品质建筑的代表,体现了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让老百姓切实感受到了建筑的舒适、节能与健康。通过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发展格局,特别是影响了未来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今后我们要继续转变发展理念,加大创新、加强规划统筹,推进被动式低能耗建筑由单体走向社区走向区域的规模化发展,实现由点到线及面的延伸和拓展。
德国能源署能效部副主任Pillen发表了“德国能源署推动德国和中国能效市场工作中的尝试和经验”主题演讲。Pillen介绍了德国政府2020~2050年能源转型目标,能源转型正从第一阶段的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向第二阶段的能源系统一体化方向发展。在建筑能效领域,《建筑节能条例》(EnEV)和《可再生能源供热法》将合二为一形成《建筑能源法》,作为建筑节能的唯一指导性文件。新建建筑领域,通过建筑围护结构实现能效提升和发展可再生能源是双拳并举,并在经济效益最佳的前提下寻找到两者之间的平衡点;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是德国建筑节能最重要的任务和挑战。在节能改造中引入装配式方式和数字化的手段,并提高标准化和预制化构件应用比例,以缩短工期,降低成本。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与产业化发展中心副主任文林峰发表了题为“精诚合作、开拓未来”的主旨演讲。她总结了我国被动式低能耗建筑在示范工程推广、技术标准引领、宣传推广深化、各地激励政策制定等方面取得的喜人成绩,强调被动式建筑的发展符合了我国关于质量提升行动计划的精神,是未来高质量长寿命建筑的代表。她指出针对我国被动式低能耗建筑发展存在的8个主要问题,包括:设计能力薄弱、关键技术和产品发展有待提升、施工质量水平低、运营管理模式研究不足、综合管理的领军人才缺失、成本认识偏面、系统集成技术和产业链整合不够、综合性示范工程项目不多等;并对未来的发展方向提出了6方面的建设性意见,包括:做好顶层制度的设计,进一步加强关键技术研发,加强技术交流合作,加强对竣工项目的运营监测与后评估,鼓励研究因地制宜的推广模式,加强全产业链的人才培养和龙头企业的培育等。
会上,中德双方向山东建筑大学教学实验综合楼、威海一站化工纪念馆、威海市海源公园管理房、盐城日月星城幼儿园、烟台建成丽都居住居幼儿园、株洲惠天然住宅楼、大连金维度3栋楼、杭州景澜酒店8个项目颁发了高能效建筑——被动式低能耗建筑质量标识,举行了郑州海马国际商务中心二期(A3地块1号楼)项目签约仪式及8家被动式低能耗建筑产业技术战略联盟新成员的入盟仪式。
会议还举行了精彩的技术演讲。北京市昌平区建委、山海大象建设集团、株洲国投集团国盛公司、大连博朗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中建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中材(北京)建筑节能科技有限公司分享了国内最新的具有代表性的被动式低能耗工程案例和被动式低能耗社区建设案例。哈尔滨森鹰创业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南通三建集团、瓦克公司、北京米兰之窗节能建材有限公司、江苏卧牛山保温防水技术有限公司、武汉创新环保工程有限公司介绍了被动式低能耗建筑关键技术和产品应用,以及对中国被动式低能耗建筑产业发展的畅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