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窗幕墙网】作为“工业之母”,装备制造业是制造业的核心组成部分,是国民经济发展特别是工业发展的基础,对区域各产业竞争力的带动作用非常明显,而且深刻影响着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近十年,中国制造业经历了飞速发展,总体水平大幅提升,综合实力不断增强。
无论是国产大飞机C919,还是歼20的国产发动机,亦或是蛟龙号载人潜水器与核潜艇下水以及复兴号高铁运行,天上飞的、海里游的、地上跑的,越来越多销往全球的装备打上了“中国制造”标签。我国目前有200多种制造业产品产量位居世界第一,成为世界第一制造大国,背后则是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全面升级。
但我国距离制造强国仍有一定的距离,大而不强的问题依然突出,自主创新能力弱、关键核心技术欠缺、资源利用效率低、产业结构不合理、信息化程度不高等问题亟待解决。当务之急是通过积极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加快突破关键技术与核心部件,从而带动制造业水平全面提升。
绿色新格局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关于加快推进环保装备制造业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出,未来4年内,中国将培育10家百亿元规模的环保装备制造业龙头企业。
在“十三五”的发展中,环保产业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承载越来越多的期望。随着一系列利好新政的相继出台,环保执法力度日趋严格、环保治理标准收紧,环保设备市场需求日益旺盛,促使环保装备制造业迅猛发展。迄今,我国环保装备制造业企业数量已超过7000家,产品品种达到近1万种。但就当前的形势而言,超过8成的企业均为中小型民营企业,尚未形成示范带动效应。
仅从目前环保设备制造发展业态来看,一方面,从环境治理辅助作业向全程产业链发展的转变,实现了环保设备供给方到需求方的全面规模化应用。从重点领域来看,在紧紧围绕新常态下生态环境保护需求对装备制造要求的前提下,此次出台的《指导意见》,提出了重点发展大气污染防治装备、水污染防治装备、土壤污染修复装备、固体废物处理处置装备等九大领域。
从行业自身发展来看,当前环保装备制造业正在从高速增长向持续稳定增长的新阶段过渡,传统领域市场趋于饱和,新兴领域市场逐步拓展。其中一个显著的特征,则是从简单的制造应用向全面智能化的转变。绿色制造和智能制造正在加速融合,在全产业链实现绿色“智造”成为越来越多企业的选择。业内认为,之所以呈现出上述趋势,一定程度上取决于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在环境治理、设备制造等领域的成熟运用。
与此同时,新常态背景下的环保设备,还将朝着“技术为王”的核心纵深挺进,且这种方式不可逆转,实现精准研发,攻克一批污染治理关键核心技术装备以及材料药剂。业内认为,环保装备企业应发展技术含量高的先进环保技术装备,避免产品同质化、低价竞争,并与环境服务、环境工程相结合,不断延伸产业链条,解决行业利润率低的问题。
智能专业化
机械装备的智能化是一个工业发达国家的重要标志,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正在引发影响深远的产业变革,形成新的生产方式、产业形态、商业模式和经济增长点,是国家产业发展的原始动力。
各国都在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推动制造业、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取得新突破,进入智能制造新时代。
据美国财经频道CNBC近日报道,瑞士工业巨头ABB首席执行官史毕福(UlrichSpiesshofer)表示,中国正在主导全球机器人市场。
史毕福说,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机器人市场”,而且这种主导地位很有可能会延续到明年。他指出,“很显然,ABB在中国市场的影响力非常大。我们十多年前就开始在中国进行投资,而这种长期投资正在获得回报。”
史毕福说,中国并不仅仅想成为全球机器人行业的领导者。“中国机器人市场的发展很稳健,我可以告诉全世界的人们,中国机器人行业具有巨大的发展机遇。”
在智能制造的历史新征程面前,中国机器人已经脱颖而出,市场空间巨大,尤其目前,中国成为全球最大机器人市场,为中国智能制造新时代拉开了帷幕。
高端品牌化
经过近40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制造业已经具备了完整的体系和进一步发展的基础。即使在高端装备制造业方面,部分领域也开始崭露头角。不过,在品牌塑造上,“中国制造”仍需加把劲。
以能源装备为例,能源装备是中国装备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现阶段我国能源装备缺少一些像GE、ABB、西门子这样的大型国际化企业集团,进入全球500强的装备企业更是微乎其微。根子在于当前“中国制造”还缺乏整体品牌效益,大量代工生产处于国际产业链中的低端,没有定价权、利润分配话语权,只能赚取微薄的加工费,个体自主品牌建设进程依然缓慢。总体上,在国际市场的影响力、竞争力不高。要改变这种现状,中国急需全面打响“中国制造”品牌。
高端装备制造业处于产业链核心环节,是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的重要支撑,是推动工业转型升级的关键引擎。而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与世界先进水平仍有较大差距。
在目前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国家提出“一带一路”的发展战略,对于整个高端装备制造业而言,将带来巨大的市场机遇。打响“中国制造”品牌,是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务实管用之策,也是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推动质量提升及品牌创建的重要体现。
“中国制造”代表着国家形象,必须高标准高起点定位,把“中国制造”品牌打造成在市场与社会公认,集质量、技术、服务、信誉为一体,具有丰富文化内涵,以质量和诚信为核心的区域综合品牌,使之成为产业转型升级的典范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柱。
中国装备制造业的出海历程也在不断印证这一规律。如今,在海外认知度较高的中国品牌,大都集中在高铁或是电子通讯行业,它们的共同之处在于深入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而地铁列车、公共汽车等领域的中国装备在西方发达国家不断落地,也正显示出中国制造寻求与海外民众“亲密接触”的雄心。同时,虽然中国在汽车、飞机等领域的品牌影响力还较为有限,但也一直爬坡过坎,不断提升自身的认同感和美誉度。
过去,依靠填补西方发达国家去工业化所留出的空白,中国制造业迎来高速发展机遇期。随着中国工业产业转型升级,仅仅出口产品,填补缺口,已越来越无法满足当下发展要求。在供给侧,发力中国创造、中国智造乃至中国标准,向高端装备制造进军,已经成为中国制造的必由之路;在需求侧,贴近海外普通民众生活,做更有质感、有温度的中国品牌,则成为提升中国制造发展速度的应有之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