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窗幕墙网】目前,我国装配式建筑正呈现平稳健康的发展态势。记者15日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获悉,2017年1-10月,全国已落实新建装配式建筑项目约1.27亿平方米。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节能与科技司司长苏蕴山表示,发展装配式建筑是建造方式的重大变革,由于过去产业基础薄弱,装配式建筑在成本上的优势尚未显现。今后随着建筑工业化水平的提高、管理水平的进步、规模效应的扩大和新型建筑材料的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成本优势将进一步显现。
另外,苏蕴山也指出,各地区发展装配式建筑实行区别对待,不搞一刀切。“能快则快,不具备条件的地区也不要急于求成。”
新建装配式建筑规模不断壮大
装配式建筑是用预制部品部件在工地装配而成的建筑。
据了解,以装配化作业取代手工砌筑作业,能大幅减少施工失误和人为错误,保证施工质量;有效提高产品精度;而且减少了噪声扰民和建筑垃圾的排放,节约资源能源。
苏蕴山表示,发展装配式建筑符合绿色发展的方向,对于建筑品质提升起到关键作用。同时,发展装配式建筑能助推行业转型升级,带动产业链发展;同时引导农民工转化为产业工人,对推动人的城镇化将产生重要作用。
苏蕴山介绍,目前各地积极推进装配式建筑项目落地,新建装配式建筑规模不断壮大。
据统计,2015年全国新建装配式建筑面积为7260万平方米,占城镇新建建筑面积的比例为2.7%。2016年全国新建装配式建筑面积为1.14亿平方米,占城镇新建建筑面积的比例为4.9%,比2015年同比增长57%。
截至目前,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全部出台了推进装配式建筑发展相关政策文件,整体发展态势已经形成。
装配式建筑成本优势将逐步显现
装配式建筑规模的扩大直接带动了设计、施工、部品部件生产、装配化装修、设备制造、运输物流、及相关配套等全产业链的发展。
同时,相对于传统现浇建筑,装配式建筑可缩短施工周期25-30%,节水约50%,减低砌筑抹灰砂浆约60%,节约木材约80%,降低施工能耗约20%,减少建筑垃圾70%以上,并显著降低施工粉尘和噪声污染。
但是,苏蕴山指出,装配式建筑的发展依托的主要是技术的成熟和产业链的支撑。由于过去产业化的基础比较薄弱,装配式建筑的一些优势还没有体现出来。
“比如成本,规模化的制造本来价格上是有优势的,但是我国的装配式建筑发展处在小规模的示范阶段,部品部件的生产还没有形成标准化、通用化和社会化,特别是管理环节还与现代化建造方式不匹配。”
苏蕴山强调,实际上综合考虑建安成本、财务成本、工期成本等,装配式建筑相比传统的建造方式,从成本上来说更节约。
而根据专业机构测算,装配式建筑规模达到20万平方米,完全能跟传统的建造方式成本持平。
“只要把完整的产业链做起来,成本优势就会显现出来。”苏蕴山说。
保障装配式建筑质量安全
另外,为推动装配式建筑健康平稳发展,我国出台了《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技术标准》、《装配式钢结构建筑技术标准》、《装配式木结构建筑技术标准》等标准规范。各地也在不断加大标准规范编制力度,据不完全统计,各地出台和在编的装配式建筑标准规范达200余项,为装配式建筑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工程质量安全监管司副司长曾宪新表示,保障装配式建筑的质量安全是装配式建筑平稳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为此,下一步将进一步落实建设主体责任和加大政府监管力度,加快建立健全适应装配式建筑质量安全的监管机制。
“落实各方主体的质量责任,既要突出建设单位的首要责任,也要强化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单位的主体责任。同时,在装配式建筑中大力推广工程总承包方式,充分发挥总承包企业技术和管理上的优势,来实现对装配式建筑质量安全的有效管控。”曾宪新说。
据悉,下一步,住房城乡建设部将按照“一体两翼,两大支撑”的思路,即以成熟可靠适用的装配式建筑技术标准体系为“一体”,发展EPC工程总承包模式和BIM信息化技术为“两翼”,创新体制机制管理和促进产业发展为“支撑”,进一步提升装配式建筑品质,平稳健康推动产业发展,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