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窗幕墙网】土地放量谨慎楼市理性回归
7月17日,上海市统计局副局长汤汇浩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上半年(2018年上半年,下同),上海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3.6%,增速比一季度回落1.0个百分点。其中,住宅开发投资增长4.1%;办公楼投资增长5.5%;商业营业用房投资下降12.9%。
作为楼市重点调控的一线城市,2016年以来,上海已先后四次发布相关限购限售政策,从提高首付、摇号买房、限制企业购房等各个层面实施精准调控。今年已经过半,经过数轮调控,从上海土地供应、新房市场表现以及房企发展势头等方面的数字中,都可清晰看到楼市理性回归的轨迹。
半年出让11幅租赁用地
根据同策研究院的研究报告,上半年,上海共供应50幅住宅类用地,以外环远郊为主,最多的为浦东新区,其次为青浦区。黄埔区、长宁区、虹口区、奉贤区上半年未供地。其中,仅两幅为含商品住宅属性的用地成交,远低于往年水平。数据显示,2017年上海商品住宅用地成交量为209万平方米,而今年上半年仅为8.1万平方米。
中国指数研究院的数据显示,2018年1月至5月,上海土地成交金额总计377亿元,同比虽上升17%,但排名跌至全国第九。
业内人士分析,上海财政力量雄厚,不必完全依靠卖地获得收入,同时为管控高价地、巩固楼市调控成果,上海在土地放量方面显得谨慎。
提速资金回笼房企“半年度节点”提前发力
十强房企中,前三甲销售占五成
克尔瑞发布的上半年(2018年上半年,下同)上海房企权益销售金额排行显示,具有主场优势的绿地占据榜首,万科、融创位列其后。前三甲权益销售金额占十强房企总额的52%。
在TOP20(20强)房企中,总体排名变化不大。惟新长宁一家实现三级跳,较上次排名跃升24位至第15,权益销售金额20.49亿元。业内人士表示,新长宁是长宁区属老牌国企,长期经营经济楼宇载体建设、旧区改造、公租房运营等项目。在“租售并举”的宏观调控下,上海近两年大力发展租赁住房,对商品房实施精准调控,与新长宁主营业务非常契合,成为其排名攀升的原因之一。
综合来看,权益销售金额排名前十的房企,上半年大多有项目拿到预售证,且在售项目较多。其中,万科多个项目热销。以万科海上传奇项目为例,444套房源吸引了924组客户认筹,认筹率达208%。融创此前在上海亦斩获多幅地块,并为高营收提供了基础。
克尔瑞报告指出,房企上下半年的销售额通常按“四六”占比,更倾向于把后劲留在下半年。然而,今年房企却纷纷提前发力。究其原因,是房企在预售证审批并未完全放宽和限价调控的背景下,为锁定客源、规避不可控因素,选择尽快收获业绩。
上海当地媒体近期的报道佐证了这一观点。最近20天,上海终止了4宗经营性用地出让,其中两宗为居住用地。分析指出,地块不排除因无人竞买而终止出让,某种程度说明房企拿地更趋理性。而随着上海土地供应节奏加快,终止出让亦可能是房企销售业绩受影响,推迟了拿地的时间节点。
“期末考”难度加大
在“房住不炒”的理念下,业内人士认为,上海调控政策将长期持续高压。房企在业绩目标、资金兑付压力下,下半年或将以价换量,提速资金回笼。
长江证券报告显示,长期深耕上海的新城控股在2017年跻身千亿元俱乐部,2018年上半年攻势不减,新增土储1201万平方米,其中长三角约572万平方米;上半年完成销售953.11亿元,占全年目标任务的52.95%。若按完成全年任务目标、拿地力度维持高位的情况分析,新城控股在下半年将持续发力。新城控股高级副总裁欧阳捷表示,下半年新城控股在上海的4至5个项目有开盘和加推计划。
另据了解,融信目前在上海的自操盘及合营项目有8个,预计下半年还有两个新项目;金茂上半年有两个项目少量房源在售,下半年将再推两个全新项目,其上海公司全年销售规模预计达85亿元。
从政策层面来看,上海持续调控的决心不变。对于房企如何在下半年“期末考”胜出,不少房企表示高周转是必选题。欧阳捷表示,快投资、快开发、快销售、快回笼是房企高周转的抓手,也是实现规模增长的助力器。
融创中国东南区域集团副总裁杨贵司表示,他们加快了去化速度和资金回款力度,确保未来发展有足够资金支持,而收并购仍是房企拿地的主要方式,“为应对当前金融收紧的情况,联合拿地、合作开发是市场主流选择”。
业内人士预计,出于回款目标压力、资金兑付压力与资本市场“借新还旧”渠道收紧等因素,一些房企下半年可能会以价换市甚至主动降价。
商品住宅土地少,并不意味实施“一刀切”的土地供应政策。自2017年集中推出租赁住宅用地以来,2018年上半年,上海共出让11幅租赁用地,预计建筑面积61万平方米,是居住用地建筑面积的3.74倍。
根据《上海市住房发展“十三五”规划》,“十三五”期间,上海市将新增170万套住房供应,其中商品住房约45万套、租赁住房约70万套、各类保障性住房约55万套。此外,以市场为主,新增代理经租房源30万套(间)左右。租赁住房在“十三五”期间供应比重超过40%,远高于商品住房供应。
业内人士表示,2017年至今,上海主要集中在外环供地。同时,在国家和地方双重政策影响下,安置房、租赁住房等保障性住房比例持续提升。随着楼市趋于稳定,进入下半年,商品住宅用地的供应可能有所增加。
二手房成交套数是新房3倍多
土地供应结构的变化,直接影响着上海上半年的楼市走势,具体表现为“二手房市场火热,刚性需求楼盘占比较高”。
据汤汇浩介绍,上半年,上海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734.18万平方米,同比增长3.0%,增速比一季度回落2.0个百分点。同策研究院的分析报告认为,上半年,上海二手房市场销售量同比增加,二手房成交套数是一手房的3.56倍,为2012年以来的最高值。
上半年,上海的新开楼盘主要位于远郊,全市商品住宅成交面积排名前三的区域是青浦、嘉定、松江。青浦以成交46.01万平方米占据榜首;嘉定成交面积为35.47万平方米。研究人士分析称,目前,上海市中心可供出让的新房房源非常有限。
从房价来看,上半年,新建商品住宅价格同比下降0.3%,环比累计下降0.7%;二手住宅价格同比下降1.1%,环比累计下降1.7%。上半年,上市楼盘以远郊区域为主,针对刚需阶层每平方米2万至3万元的房源销量占比有所增加,从2017年下半年的18%上升到今年上半年的23%;同期,200万至300万元总价段的房源销售占比上涨6个百分点。
同策研究院的分析显示,上海上半年新建商品住宅成交22110套、套均面积为118.9平方米,跌破120平方米,是2015年以来套均成交面积的最小时段。120平方米以下户型对应的刚需、刚改群体成为绝对主力,在总成交套数中占比达70%。
房地产市场延续走低
从上半年销售TOP20(20强)情况来看,绿地、万科、融创的销售面积、金额均居前列。无论是以占股还是操盘维度计算,龙头房企排位都难以撼动。
今年,各房企的压力都不小。太平戴维斯发布的“上海市场回顾报告”指出,由于贷款融资困难,房地产市场延续了较低的成交量。上半年,大宗交易成交总额为196亿元,仅为去年同期的一半。
和往年同期相比,今年房企各梯队的准入门槛全线下跌,跌幅均超15%并创下新低。其中,TOP5(5强)房企准入门槛下跌最严重,环比跌幅达29.64%;TOP50(50强)准入门槛环比跌幅超过25%。
分析报告指出,由于土地供应量低、政策调控下商品住宅供应相对欠缺,上海商品住宅市场面临供应相对短缺的“供应型失衡”。房企开始出现“慢周转”情况。
数据显示,2015年至2016年,首次开盘项目从拿地到销售的平均时间为13.2天。而2017年至2018年,这一周期变为21.6天。
业内人士分析,从中长期来看,上海土地市场“寸土寸金”,加上一些限制性条件,房企获取土地难度加大。一旦在上海获得土地,势必导致房企经营转向“做利润”,从而形成“慢周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