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管材:危机中越发蓬勃发展 近几年来,在城市供排水管网建设方面,塑料管材 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与传统的铸铁管道相比,塑料管道容重轻,使用寿命长,一般来说塑料管道的使用寿命在50年以上,基本达到了与建筑同等的使用寿命。而在一些特殊领域,塑料管道的应用量非常巨大,比如当前最为抢眼的地面辐射供暖行业,人们采用PE-Xa或PE-RT管材作为加热管,通过地板辐射加热整个房间,具有舒适安全、环保节能等优点,已经逐渐成为北方地区冬季取暖方式的首选。 同时,塑料管道应用领域进一步拓宽,除市政及建筑给、排水管道,农用(给水、灌排)管道继续增长外,农村人畜饮水改造,太阳能输水管道、市政排污、地源热泵输送管道、通讯、电力、燃气、供暖、医用等行业的应用比例大量增加。 "十一五"期间,我国建筑用塑料管年需求量约50亿米。到2010年我国塑料管产量将达450万吨,到2015年将达600万吨,届时我国将成为世界上塑料管产量最大的国家。 如此迅猛的发展态势以及各种领域以及使用环境的要求,使得塑料管材在新品种、新结构、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及专利项目的开发越来越多。除PE、PE-X、PB、复合管、波纹管等品种有长足的进步外,耐高温聚乙烯管道(PE-RT)、塑料复合管道(如HLDPE、静音排水管等)、塑料金属复合管道及各种材料和复合材料的波纹管、环形肋管、缠绕管等新型管道也快速发展。 但同时也要看到,我国的塑料管道行业还存在着一些制约发展的不利因素,比如市场竞争恶性化导致产品价格偏低、原料进口依赖性大、新产品和新技术推广应用缓慢等,尤其是当前的全球经济危机对塑料管道业发展冲击很大。 为加快我国塑料管道产业的发展,笔者建议:发挥行业协会职能,积极为企业提供服务和支持。加快我国原材料开发速度,规范行业自律。要建立严格的质量约束机制,让质量过硬、产品科技含量高的企业成为市场的主流,还要让施工企业掌握更多的先进技术,从而提升产品的整体使用效果。 塑料型材:向功能型、高文件化发展 塑料型材主要是用来做塑钢门窗用的,是继木、钢、铝之后的第四代新型节能产品。目前我国门窗产业塑料型材的年产能已接近400万吨,实际产销量也已接近200万吨/年。激素反战的塑料异型材 以及门窗行业,大大推动了我国化学建材产品应用的步伐,为我国节约能源、资源,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同时,为提高和改善我国人民的居住环境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在急速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矛盾和不平衡现象也已经成为制约行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前两年受内外环境的影响,在行业内呈现的价格倒挂现象给行业造成的打击,至今未恢复。 根据不同地区的环境温度不通,对塑料型材的要求也不尽相同。在严寒与寒冷地区,应适当增加抗冲击改性剂或采用新型抗冲击改性剂ACR取代原抗冲击改性剂CPE,以提高塑料异型材抗冲击性能。在炎热、紫外线辐射强度高的地区,应适当增加钛白粉、紫外线吸收剂的剂量,以提高塑料异型材的抗老化性能。在沿海地区高层建筑,应使用A、B类壁厚(2.8mm或2.5mm)、型腔较大的异型材,以提高塑料门窗 抗风压性能。 随塑料门窗的发展与推广,特别是近几年在南方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应用,塑料门窗已开始向功能型、高文件化发展。而防菌塑料异型材蕴藏巨大的市场动力。应该说明的是,随门窗功能的增加,各种配套件在门窗成本中的比重将会大幅度提高,有的甚至超过型材在门窗中的成本。 综述,塑料异型材、塑料管材、塑料板材等产品目前在中国已经形成一个庞大的化学建材产业链。仅塑料异型材已具有年产280万吨的生产能力,进入塑料大国的行列。 预计今后5-15年,中国每年竣工建筑面积将超过10亿平方米,在国家各种建筑节能政策引导下,塑料建材市场可望得到更迅猛的发展。到2015年,中国各种建筑塑料管和塑料门窗平均市场占有率将分别达到50%和30%。需求方面各种建筑塑料管和塑料门窗再加上高分子防水材料、装饰装修材料、保温材料及其他>其他>其他建筑用塑料制品,总需求量约1000万吨。塑料建材行业呈现欣欣向荣的局面,广大企业要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将中国塑料建材业提升到一个新高度。 如今,中国的塑料建材已经跨进了世界塑料先进大国的行列,尽管遭遇了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但是塑料建材的发展依然以飞快的速度发展着。 对于现下的塑料建材行业,主要要做到如下几点: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加快现代企业制度建设;要加倍重视人力资源开发,提高全行业整体素质;要依靠科技进步,加快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要不断调整产品结构,提高装备技术水平;要大力争创名牌产品,认真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要同心同德,与时俱进,在激烈的国内外市场竞争中得到持续快速稳定健康发展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
门窗幕墙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
门窗幕墙网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
门窗幕墙网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文系本网编辑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