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窗幕墙网】阳春三月,万物复苏。水城经济开发区铝及铝加工产业园内,却是一番热火朝天景象——巨型储罐里的铝液闪现着银赤红的光芒,冷却后被加工成铝板材、铝合金棒、铝圆铸锭、铝线杆……
如今的水城经济开发区铝及铝加工产业园,一批铝材深加工、铝卷等高精企业汇聚于此,一条铝产业链环环相扣,企业产值步步高升。
去年5月,贵州十九度铝业在水城经济开发区试投产,主要产品涉及建筑铝材及家电电热炉主体等,而该公司所需的铝棒生产企业,如今就在其厂房对面。
“一吨就能节省300元运费,一年下来能省一两百万;得益于凉都的气候,我们的降温系统也不用24小时作业了,每天开6小时足矣,光电费这一块又能省下一大笔。”陈康裕笑着说,运输难题解决了,公司还能“腾出手”来,研发汽车的LED散热器、汽车的电机壳、铝模板等,市场前景无限好。
十九度铝业之所以能如此“风生水起”,离不开他们对面的供应商——贵州水城亮星铝业投资有限责任公司。
“我们公司是2016年12月成立,为的就是承‘上’启‘下’。”贵州水城亮星铝业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周兰波告诉记者,目前公司并不是以盈利为目的,而是为了延伸产业链,通过引进铝合金熔炼、铸造等国内先进设备生产铝合金棒,以便于供应给下游的铝加工企业。
而想要生产铝合金棒,又离不开电解铝,也就是周兰波所说的“上”,真可谓是一环扣一环,环环相扣。
“双元作为一个支持和保障,相当于产业园里的‘龙头’。”贵州鑫泰源开发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吴翔介绍,目前公司主要生产电解铝,年产14.5万吨,全部供应给下游铝加工企业。
吴翔说的是六盘水双元铝业有限责任公司。这家企业2008年建成投产,后因市场原因,于2015年全线停产,2016年由贵州鑫泰源开发投资有限公司全资收购其全部股权。
“简单来说就是我们把电解铝供应给亮星,亮星做成铝棒后卖给十九度,十九度又做成型材销往外地。”见记者有些疑惑,吴翔解释道。
原来,“双元”之所以一度停产,部分原因是过去需要将电解铝制成铝锭,往外地销售,客户拿到铝锭以后,又要回炉,重熔成电解铝。
“现在通过引进企业,我们的电解铝已经能就地‘消化’,并且供不应求,不用再往外销,运费也省了。”吴翔笑言,为此,在价格上也会给予引进企业一定优惠,在每天铝市场定价的基础上,下调260元至300元。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利互惠,共同发展。下游企业能够节约电解铝重熔费、铝锭运输费,还减少了碳排放;而对于“龙头”双元铝业公司而言,14.5万吨电解铝产能就地全部“消化”,企业重新“焕发青春”,步入良性发展轨道。
这些,都为六盘水市乃至贵州省发展循环经济、促进工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实实在在的样本。
电解铝产业是六盘水市的传统工业,代表企业双元铝业公司拥有14.5万吨电解铝产能,但是附加值低、易受市场影响。围绕资源就地转化和精深加工,市、县两级党委、政府有针对性地引进了上中下游相关企业。
如今,在方圆一平方公里的范围内,水城经开区铝及铝加工产业园聚集了电解铝上游鑫新炭素22万吨阳极炭素项目、双元铝业公司14.5万吨电解铝项目、亮星铝业公司6万吨铝合金棒、十九度铝业公司6万吨铝合金建筑型材、荣辉玻璃10万平方米铝合金门窗、铝王铝业公司10万吨圆铸锭、莹月帆公司2.5万吨铝卷(板)材、安润吉公司2万吨铝线杆、万特利智能装备2万吨汽车零部件、贵炬电器30万台电暖炉项目。在这条产业链上,10家企业各展所长、协同发展,集群效应凸显。
“我们把铝液供应给亮星铝业和铝王铝业,然后做成铝棒出售给十九度铝业公司,再进一步加工生产成铝型材后销往外地。”贵州鑫泰源开发投资公司(双元铝业)董事长黄厚涛介绍说,经过这样的产业延伸,目前市值均价15000元/吨的铝液,可制成约200平方米的铝合金建筑型材,“身价”陡增至15万元。
值得一提的是,双元铝业14.5万吨的“存货”全部被铝及铝加工产业园内的企业消化,“不再卖出一块铝锭!”黄厚涛说。2018年,铝及铝加工产业园实现产值40亿元,这个数字远远超过了双元铝业的历史最好水平。
在不久前召开的全省项目观摩会上,观摩代表对水城经济开发区铝及铝加工产业园集群效应赞不绝口,认为这是贵州省铝及铝加工产业的一个里程碑。
“产业链”串起来了,市、县党委、政府着力将之打造成为“黄金链”。
“紧抓发展机遇,统筹规划、精心布局,把铝及铝加工产业上游做大、中游做强、下游做精,2020年产值将突破100亿元,成为园区的支柱产业。”水城经开区经发局局长杨俊踌躇满志。
在产业发展过程中,水城经开区依托双元铝业,对现有电解铝工艺进行技术升级改造,为中游企业实现满负荷生产夯实基础,通过延链、补链、强链招商,推进企业之间、项目之间形成相互关联、相互配套、相互补充、相互支撑的循环工业体系,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据介绍,铝资源完成三轮转化后,铝及铝加工产业集群内各企业能够提供2000余个就业岗位,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等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