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一场席卷全球的金融风暴,中国物流产业的第一个专项规划可能还难以临盆。作为制造业的我国涂料行业同样面对运输的巨大问题。 3月中旬,国务院正式印发《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该规划早在2月25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就经审议并被原则通过,由于其"挤掉"预期中的"大哥大"房地产业,跻身十大产业振兴规划之一,备受社会关注。 物流业何以成为"黑马"在最后时刻杀出?这个"小字辈"为何能与其他>其他>其他重要行业并肩同列? 《规划》里对当前物流形势的分析、对物流地位的判断已非常详细,这里不再赘述。 需要补充的是,物流行业在我国是一个朝阳产业,是一个不成熟的产业,是一个亟待发展的"瓶颈"产业。 物流业还面临着相当严峻的形势。 2008年,我国发生了南方特大雪灾,受灾严重省份货运物流基本中断;汶川特大地震,物流基础设施损毁严重;北京奥运会,涉奥城市及周边车船等交通限行和停产、减产,给物流企业带来影响;三聚氰胺事件,奶业物流几乎停滞;油价剧烈波动,高油价令物流业大受其害,油价后来下跌,燃油税又出台,物流业作为用油大户,成本大增-- 现在,国际金融危机大爆发了,物流业又面临需求锐减--在这样的形势面前,物流业挤掉"老大哥"房地产业,也在情理之中。 从规划的内容看,这一规划并非一个刺激当前物流发展的新政,而是脱胎于酝酿多年、迟迟未能出台的十一五物流发展规划。该规划之所以千呼万唤未能出来,源于物流行业涉及部门多,环节广,需要组织和协调的太多。金融危机爆发,搭上国家产业振兴的顺风车,物流业的首个发展规划得以迅速催生。 事实上,规划的内容,多为产业宏观层面,利在长远,短期恐难立竿见影。笔者以为,规划最大的意义,是国家首次把不为社会广泛重视的物流产业摆在了重要位置,这令每一个物流人无不欢欣鼓舞。 物流与生产制造行业相提并论,联动发展,意义远远超过规划本身。 中国制造企业传统的思维是,重生产销售,轻物流。我国虽被人称为"世界工厂",却未有数量相匹配的制造巨头独步世界,像振华港机这样的行业翘楚,毕竟太少。之所以很难在世界范围内做大,以"木桶理论"视之,很大一方面原因在于物流的"短板"。 一些制造企业选择在海外建厂,以此解决飘洋过海的物流"瓶颈"。在环境、人力等成本高昂的欧美发达国家建厂,如果没有基于市场和客户等因素的考虑,那一定是个愚蠢的决定。 主要消费地区的欧美国家,这么多年来一直热衷于在类似我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转移制造产业,必然有其合理和合算的经济诉求,制造产品进口的远洋运输及内陆物流成本想必也早就包含在内,被盘算过和验证过。现在,我们的制造企业却要反其道而行之,非要把自己的厂旗插在大洋彼岸,似乎这就是民族企业在做强做大,真是抬着屁股上楼 自己抬自己,而媒体通常也做出这种感性的解读和误导。 产品"走出去",并不意味着厂子也要"走出国门",生产制造厂家选址,更多的是要尊重经济规律。 一些企业的产品物流,必定是"肥水不流外人田"的狭隘思维,有高效的船只、码头不用,也要用自己的车队运输,有专业化的物流企业,也要自己组建物流公司或船队,这样以己之短,攻他人之长,常常力不从心,得不偿失。综合成本较高的低效物流,当然难以支撑自己制造主业的快速发展;与此同时,制造企业的这种做法,也难以释放社会化物流需求,使第三方物流需求不足成为我国物流业发展的最大瓶颈之一,物流企业也因此难获较大发展。这样的一个结果,就是双亏的结果。 一个忽视和不善于利用社会专业化分工的制造企业,一个在自己并不熟悉的专业领域里去"耕种"的生产企业,一定不是个有着现代经营理念的企业。以己之力,姑且不论你做得了还是做不了,而是效果不会太好,常常会误事,误了你的发展。打个浅显的比方,如果你要吃面包,不一定非要自己去制作面包,更不一定还非要自己去加工面粉,甚至于还要去从种小麦干起。 在这方面,我们的制造企业的确应该好好学习宜家的经验。说起瑞典宜家(IKEA),这一全球著名的家居产品供应商,多年来与马士基互相绑定合作发展,才成就了今天的一个家居巨头、一个物流巨头。如今,马士基物流承揽着宜家家居在全球29个国家、2000多家供应商、164家专卖店、10000多种家具材料的物流任务。 宜家将产品的仓储、运输、进口分拨、上货架、库存管理等,交给了马士基来打理,通过专业的物流服务支撑,宜家的市场网络不仅在全球迅速扩张,物流成本也大为减少,大大增强了产品在市场的竞争力。马士基也因长期稳定的货源保证,获得了成长机会。 在早期,马士基的物流服务几乎是随着宜家的扩张而扩张的,宜家开到哪里,马士基就扩张到哪里。长期的合作,促进了彼此在各自领域的不断飞跃发展,双双从幼年成长为行业巨人。 如果宜家没有马士基物流这样的专业伙伴合作,也抱着"肥水不外流"的想法,很难想象还有今天的宜家。 目前,我国除了一些钢铁企业、石油企业等与航运物流企业有着"战略合作"之外(要么签有长期包运合同,要么合资建船公司),制造企业的确还不多见,反映出我国制造业与物流业还是两张"皮",未能联动发展。 可见,在今天之中国,生产制造企业转变经营理念,突出和强化主业意识,实行流程再造,分立、分离、外包物流业务,已经迫在眉睫。制造业与物流业融合渗透、联动发展是大势所趋。 所幸的是,在《物流调整和振兴规划》之中,国家已明确提出要推动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事实上,物流规划之出台,本身也说明是在与其他制造产业规划进行"联动"。诚如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刘铁男日前在国新办发布会上回答物流业何以入选十大振兴规划时表示,物流业作为服务业的重要分支领域,跟九大产业密切相关,它既是九个产业行业之间联系的重要纽带,也是这些产业跟国内外市场相连的重要载体。 在产品极大丰富的21世纪,生产制造将退居次席,物流将走上前台。如果非要说制造业是"肌肉发达"的"上半身",那么物流业将是制造业不可或缺的"下半身",没有下半身的"双腿",制造业将难以迈开大步,更难以在全球一体化趋势下,走向未来。 从这个意义上说,如果不出台物流产业振兴规划,其它制造产业调整振兴规划之效果,将打一个五折的折扣。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
门窗幕墙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
门窗幕墙网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
门窗幕墙网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文系本网编辑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