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铁矿石长期合同谈判,只剩下中国一家在孤军奋战,而日韩企业,已经早早与力拓达成了价格协议,降价幅度在28%~33%.多位矿山企业的高层对CBN记者透露,矿山企业对与日本企业继续维持长期合同协议没有任何疑虑,但对于中国的钢铁企业,由于数量太多,行动又不一致,执行不执行长期合同协议已经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区别。 日本为什么能够有如此的秩序?这从日本铁矿石进口模式就可以分析出来。 在日本,进行铁矿石谈判的是钢铁企业,但执行进口的却是贸易商。在日本,贸易商被称为"商社",钢厂通过渠道委托,由贸易商进口铁矿石然后转卖给钢厂。不过,贸易商只赚代理费,并不能随意定价。 商社的数量不多,但他们之间的利益联结却极为紧密,都是互相交叉持股和互派人员,而日本的钢厂一般也会投资商社,占据一定的股份。 因此,在铁矿石依存度几乎100%的日本,钢铁企业和贸易商基本是"一体对外"的模式,而中国则恰恰相反,善于"内斗"。 这种"内斗",首先体现在钢厂和贸易商的数量之多。根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中国共有大小钢铁企业1200家左右,其中上规模的大中型钢企有70多家,排名前5位的企业钢产量仅占全国总量的28.5%,而美国、欧盟、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排名前4位企业钢产量占全国比重为60%乃至70%以上。 目前国内有铁矿石进口资质的企业共有112家,其中钢铁企业有70多家,虽然数量上较往年已经大幅减少,但数量仍然是世界最多的。其中又有国有,有民营,国有钢企有的隶属于国务院国资委,有的则隶属于地方政府。每个企业有自己不同的利益,自然"各怀鬼胎",各自为政。 因此,产业集中度不高已经成为中国钢铁行业的致命硬伤,也已经成为历年铁矿石谈判败北的主要原因之一。 值得注意的是,在过去一段时间内,地方政府推动的省内钢企重组已经风生水起,但跨区域的重组却鲜见。而跨区域的重组,才是我国钢铁工业提高集中度、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特大型钢铁集团的关键。 以宝钢集团为例。这几年,宝钢被国资委赋予了加快国内钢铁兼并重组、提高国内钢铁集中度的重任,但地方利益的割据始终是拦在其面前的一座大山,宝钢对济南钢铁和邯郸钢铁的觊觎,都因为山东和河北省内的强力重组而"胎死腹中",反倒是去年先后整合省内骨干钢铁企业而挂牌成立的山东钢铁集团和河北钢铁集团,因为地方政府对联合重组的"超速"推进而挤进了全球钢铁的十强。 放眼国内,将钢铁行业作为地方经济重要支撑的不只山东和河北。 正是由于国内钢企的重组困难和各自为战,严重削弱了中国铁矿石谈判的筹码,因此,只有消除"内斗",形成利益共同体,中国作为全球铁矿石最大进口国应有的话语权才有可能回归。 天津荣成钢铁集团董事长张祥青曾建议,在目前国内钢铁企业重组推进仍缓慢的情况下,最有效、最直接的方式就是由中国统一铁矿石购买渠道,对全国铁矿石进行集中采购。 但也有业内人士指出,集中采购将会损害大钢企和贸易商的利益,并遭到他们的激烈反对,而大钢企和贸易商深厚的背景使得这一愿望实现非常困难。 今年整个铁矿石谈判过程各方表现出来的种种行为,充分暴露了中国钢铁行业不成熟的体制和混乱的市场局面,也让人们看清了中国钢铁行业自身存在的种种问题,因此,解决集中度问题,仍要进行强有力的实质性推进。 一个可以让人有些乐观的事实是,旨在推进钢铁企业兼并重组的《钢铁企业兼并重组条例》已经由工信部初步制订完成,并有望近期出台。这意味着期盼多年的钢铁业并购重组大幕有望正式开启。 由于钢铁业一直是很多省市及地区的财政纳税大户,一些地方政府正是因为不愿意失去对钢铁产业的控制权,才通过行政力量阻止钢铁业的跨区域重组,而即将出台的《钢铁企业兼并重组条例》,已经注意到上述问题,并征求了财税部门的意见,而是否能出台实质性的政策支持,仍需要拭目以待。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
门窗幕墙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
门窗幕墙网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
门窗幕墙网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文系本网编辑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