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窗幕墙网】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周宏春关于“无废城市”建设前世今生的论述,以及高屋建瓴的顶层设计、技术路径和对策建议,让记者获益良多,具体到建材产业,周宏春话语之间提到的用系统思维考虑产业发展的阐述,令记者记忆犹深。
关于建材产品的开发应用,他说,当下各行各业都在忙着转型升级,传统的建材产业也不例外。但在转型升级中,最为重要的是思维模式的转变。以当前说得最为热闹的海绵城市建设中需要的透水砖为例,这种产品在很多地方都有应用,但是一旦雨下得稍大些,应用了透水砖的小区或者城市依然会出现内涝情况。为什么呢?透水砖产品本身并没有问题,主要是因为雨水滴落到砖上后,渗到砖下面的土壤层,土壤渗透慢,雨水无处可去,就只能到处漫溢了。
那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周宏春分析指出,追本溯源,造成内涝的根本原因就是把一个原本系统配套的东西碎片化了。此时,我们要转变思维,站在系统的层面,设计研发生产应用产品。比如,在铺设了透水砖的地面以下的某个地方开个引水槽,将渗过透水砖的雨水引入市政排水系统,或者收集起来再次利用,这样无论下多大的雨,都不会出现内涝了。这样系统配套的产品,在市场上才会坚持数十年甚至数百年,企业也才会成为这个领域的“隐形冠军”。以此类推,一幢建筑、一项工程,乃至一个产业、一座城市的建设,都应该用系统的思维来思考,这样才是可持续的。
“无废城市”建设中,建筑垃圾的综合利用与治理也是一大重点。周宏春介绍说,按照系统思维的模式构建,首先要摸清建筑垃圾产生现状和发展趋势,树立建筑垃圾全过程管理观念。然后规划引导,合理布局建筑垃圾转运调配、消纳处置和资源化利用设施,形成与城市发展需求相匹配的建筑垃圾处理体系。最后开展建筑垃圾存量治理,对堆放量比较大、比较集中的堆放点,经评估达到安全稳定要求后,开展生态修复;在有条件的地区,推进资源化利用,并提高建筑垃圾资源化再生产品质量。
周宏春还提醒说,在建筑垃圾的综合利用与治理中,我们还有一个观念需要转变。现在我国,建筑垃圾是可以获得经济效益的,而利废企业需要从当地政府拿到补贴才能有收益,否则无盈利可言。但是现在很多地方政府因各种原因,陆续取消了这些补贴,新的市场秩序又没有建立起来,很多利废企业就挣扎在生死存亡的边缘。按照国际上的“谁排放谁付费”和“谁利用谁受益”原则,建设施工方是要给利废企业付费的,这样才是真正的市场化运作,利废企业才可以在有合理盈利的情况下持续发展。这是趋势,中国建筑垃圾综合利用市场也必将朝此趋势发展。
当记者问及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环保要求日益提高、转型升级面临瓶颈的情况下,企业该何去何从?周宏春将顺应绿色、低碳、全球化、可持续发展潮流;充分利用好国家产业政策;认识并发挥企业自身优势;实施错位竞争;创新商业模式5句话送给建材企业,并提醒建材企业,一定要沉下心来,改变以量取胜的做法,传承发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培育塑造自有品牌,因为品牌中蕴含着专利、知识产权等多种元素,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具体体现。他真诚祝愿在不久的将来,在建材领域涌现出众多的真正的“隐形冠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