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窗幕墙网】在狮山镇虹岭路上,常年有重型卡车排队等待进入旁边的铝材企业中运货。而在约10公里外的大沥镇桂和路旁,坚美、华昌、伟业等几个铝企大厦灯火闪亮,硕大的字符跳动着品牌的价值。从生产基地到品牌基地,清晰展现着南海铝材产业的发展面貌。
铝材行业里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世界铝材看中国,中国看广东,广东看南海。短短的17个字,体现了南海铝材“走遍天下”的地位。从数量上看,南海区有130多家铝型材企业,2018年铝材产能为300多万吨,占到全国建筑型材同行的25%以上。铝型材企业出口量近20万吨,占全国出口量20%以上,产品远销欧美、东南亚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产销量稳居全国首位。从质量上看,中国的铝型材一线品牌,如兴发、凤铝、坚美、伟昌、伟业、广亚、新河、豪美、广源等均来自南海。工业铝挤压材十强排名中,南海企业有3家,中国建筑铝材20强企业排名榜中,南海企业占据半壁江山。
9月23日,佛山市举办2019年质量奖表彰活动,拥有伟昌、华昌等品牌的广东华昌铝厂有限公司在列。同日,广东伟业铝厂集团江苏分厂建厂20周年庆典活动举办。南海铝企大事不断,南海铝材的区域品牌更加闪亮。
▲华昌铝业自动化立体模具仓库。
南海人的“+”智慧
许多产业在南海的诞生是源于某些个例,铝型材又是其中一个典型代表。
南海并非铝材的原料产业,也不是最大的市场。上世纪八十年代,大沥镇一些从事废旧五金回收和熔铸的民营企业向下游延伸,开始发展铝型材加工业。到了1984年,大沥人邝锦华、梁灼林等人在谢边开办了大沥第一家铝材厂。小作坊式的简陋生产,书写了大沥铝型材行业发展的第一笔。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铝材行业呈现爆发式增长,农民洗脚上田,只要敢闯敢拼,就可能从小商贩、小作坊主迅速成长为民营企业家。大沥的铝材企业如雨后春笋一样冒起。南海人的“+”智慧让没有先天优势的铝型材产业有了后天优势。
曹锐斌和曹湛斌两兄弟创办坚美铝型材厂的故事就发生在那个年代。80年代初,从部队退伍回乡的曹湛斌跟着哥哥在大沥做了9年的卖肉生意,后来转行做起了一个小五金厂,这是坚美铝型材的前身。一台熔铸炉、一台挤压机成为铝材企业最初的模样。许多铝企老板有着类似的经历,华昌铝厂的潘伟深在建厂时,仅有一台挤压机,而这台机器还是亚洲铝厂的表哥送的。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南海铝材进入高速发展阶段,加工生产基地以大沥为核心,逐步覆盖南庄、官窑、高明等地。到了2000年,佛山成为全球最大的铝型材加工和贸易集散地。2005年以后,行业出现了产业转移和外地拓展的现象,部分企业开始在清远、肇庆、云浮等地,甚至在广西、江西、河南等省外建厂,南海铝材步入平稳发展阶段。
“+”智慧不仅体现在单一产业的集聚中,上下游产业链也在不断相加,让“配套齐全”成为南海优势。
南海拥有涵盖生产、技术、物流、会展、信息交流及国际合作平台的产业链体系。这里汇聚了130多家上规模的铝型材生产企业,由此带动了近万家铝型材的上下游企业的兴起,包括机械设备、模具、化工、原料辅料等领域。同时,这里有一千多家为铝型材行业服务的企业,超过四千家产品商贸交易、装饰设计、安装施工等企业,三千多家汽车、摩托车配件交易、安装维修等企业。
▲华昌铝业喷涂车间上排处。
过硬的质量打响行业品牌
作为改革开放初期发展起来的产业,南海铝材也曾经历过质量的觉醒。“早期在物质相对匮乏,产品供不应求,生产出来的铝材即使表面质量差一些,摸着刮手,也能顺利卖出。”华昌铝业副总经理武卫社表示,在早期,质量并非企业做大的关键因素。
但企业这样生产了几年后,华昌意识到盲目的生产是不行的。“要把质量搞上去,把品牌做起来,让人家认识你,企业才会长久。”武卫社认为,企业一直有着做大做强、做成百年老店的决心。于是,质量成了华昌发展的一次转型升级。到了2002年,华昌的质量受到国家级认可,获得行业首批“国家免检产品”称号。
企业的质量观与品牌形象重叠,华昌在国内的知名度打响。他们借机注册了“伟昌”商标。南海很多其他铝企,也在这个期间逐步提升质量,创立品牌,形成南海铝材独特的区域品牌文化。
南海铝材的品牌价值在逐年提升,2015年至2017年品牌价值评估分别为110.7亿元、162.33亿元、201.38亿元,上涨幅度分别达到47%和24%。截至目前,南海铝企中获国家驰名商标的有18家,省著名商标33家,省名牌企业35家。
众多的著名工程、国之重器中应用南海铝材产品。全球最高的摩天大楼以及已建成超过500米以上的摩天大楼优先采用了南海铝型材,例如中国第一高楼上海中心大厦铝型材由坚美提供。凤铝作为国内第一家民营铝材企业跻身中国航天领域,获得“中国航天专用铝材”称号,其产品也被应用到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的人工岛的建设中。
转型升级打开“铝世界”新大门
与很多传统产业一样,铝型材产业也面临着转型升级的压力。但这种转型并不迷茫,时至今日,很多企业打开了“铝世界”的新大门,确定了产业发展的新方向。
随着铝企发展的规模化,技术改造非常普遍,很多企业通过智能化改造,提升生产端的质量和效率。2011年,华昌铝业率先投入近8000万元打造全行业第一座自动化立体成品仓库,随后又投入1500多万元建造了行业首个自动化立体模具库。南海铝协的很多会员单位曾到华昌参观,立体化仓库在行业内获得多个成功应用。
伟业铝厂2015年建设完成的自动立式氧化电泳生产线,在亚洲产能最大。整个工艺流程体现了信息化和工业化的融合,在产能提高5倍的基础上,人力资源减少了五分之四左右。
升级装备,是为了更好的前行。受房地产影响的建材领域,已经不是铝材企业的唯一着力方向。铝门窗、全铝家居、工业型材,各种领域被开拓出来,南海铝材再次先走一步。
武卫社介绍,华昌早在10年前就提出“433”的想法,即力争推动建筑铝材、工业铝材、出口铝材的比例达到4∶3∶3。而彼时,建材在企业产品中占据90%之高的份额。近年来,企业研发投入每年达3000万元,在出口和工业铝材两个领域下足功夫。“工业铝材的研发消耗是非常大的,比如铝棒试验,一次用掉一炉水,如果做出来效果不好,这一批材料就废掉了。”工业铝材设计没有好的经验可循,企业唯有破釜沉舟,无条件支持研发工作。
2016年,长沙开始试运行磁悬浮列车。这些磁悬浮列车使用的导电轨便是华昌研发的新型工业型材。这个项目也推动华昌快速打开轨道交通市场。去年4月,华昌冠名的首列高铁列车“伟昌号”正式开动,企业迈入“高铁时速”节能新时代。出口方面,去年华昌海外营收额达1.05亿美元,位居全国铝材行业出口第二位,并实现了13%的年增长率。
“抱团式”发展树立品牌标杆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南海铝型材在集群式发展的基础上,凸显了“抱团式”发展,为其他区域品牌树立了标杆。
“南海铝型材行业协会成立较早,行业不是一盘散沙,而是不断凝聚动力。”武卫社表示,即使全国最大的铝企,市场占有率也仅在5%左右。这样的格局也成就了铝企百花齐放、各具特色的格局。
南海铝型材行业协会下设有专家委员会,经常基于行业共性问题提出解决建议。协会在全国铝材行业中也占据着重要的话语权,每年11月份,由协会承办的广东铝加工技术(国际)研讨会都会在南海举办。
组织的稳定性决定了抱团发展的创新性。去年中国最大铝产业B2B平台“众铝联”在大沥成立,其推行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通过互联网把采购和销售端紧密结合在一起,有效降低铝企成本。此外,“产动力全球铝业展贸中心”项目也已经启动,它是集全铝产品展贸、供应链金融及物流服务、产业教育及科技创新中心于一体的综合性展贸基地。
在南海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的推动下,质量、标准、品牌等工作在南海铝材行业中推行得更加系统化。铝型材协会相关负责人表示,企业非常注重“抓标准、提品质、创品牌”,很多企业已经参与区、市、省乃至全国政府质量奖评选活动,“大城工匠”评选活动等。行业内获得国家质量奖提名奖的企业有1家,省级质量奖1家,市级质量奖2家,区级质量奖及提名奖3家,几乎占据南海获奖企业的一半。2017年,国内首个省级出口铝型材质量安全示范区在南海诞生。截至目前,3家区内企业跻身全国出口量前五强,19家示范区企业获得了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出口铝型材产品未发生质量事故,产品的监督抽检合格率达到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