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窗幕墙网】自然界的曲线与人造物的曲线应该区别对待,人造物的生产需要考虑物质、技术、时间成本。
建筑空间的丰富或趣味需要建筑师更多地去探索,但是对结构“直来直去”也颇诟病就有点让人没法解释了。结构只是实现手段,如果不作为被表现的元素,是否也跟着扭曲起来又有什么必须争的呢。事实上这是技术决定的,梁、柱这些基本构件即使不考虑经济问题,不做成直线或可控的弧线在技术上是不成立的。结构技术在你的问题的这部分面前也面临着被尼采攻击的帕拉迪奥的建筑所面临的尴尬。
从罗马风到哥特,从文艺复兴前期到巴洛克,从现代主义到当今,人们总是在掌握了属于当时时代的建造技术后自觉、自发地玩转技术。技术进步与人们对建筑中曲线(形或空间)的追求大概可以算作互为因果的关系。在历史上,人们对曲线的追求既有技术决定,也有主动选择。主动选择的情况在当今建造技术背景下应该是属于大多数情况。钢和钢筋混凝土材料的进步、幕墙技术的进步、计算手段的进步都为建筑设计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甚至于不顾建筑表现和技术(表现都不顾,更没理由顾技术)的任意的造型(这里仅指盖里,不暗指任何其他建筑师)也可以实现。
至于施工和造价方面题主的槽点,如果拿到工程建设方的会议室来讨论可能会更具有现实意义。这两方面其实是各个环节共同起作用的综合结果。举个实际的工程案例,北方某县级市用来承办省运会的某体育场馆设计采用了异形的外立面,立面采用干挂复合板材,但设计方没能将立面构件及安装节点高度标准化(事实上没有任何一点标准化),构件无法向工厂订购。最终施工方与设计方合作补充了立面构件详图,每一个坐标,每一块板材平面尺寸都打成了厚厚的详图送到工厂生产,安装时也花费了相当高的代价。后来没有跟进这个项目,所以施工质量也无从可知,但难以有好的估计。在这个项目中,施工质量、造价都有可以改进的可能。出自某著名设计单位的这个项目真的很令人失望,同时也为当地建设方和施工方的经济损失感到惋惜(更惋惜的是建设方没有意识到可以行使要求设计改进的权利)。这个项目其实也从一个侧面反应了国内的建筑设计水平和建筑现代化尤其是建设管理的水平。
曲线建筑在历史上会有什么样的地位这个问题在我们当前的历史阶段是没法回答的,可以看作是历史的复演。在足够长的历史阶段以后,也许在我们后代的建筑史课本里会为我们当今正在经历的建筑现象贴上“巴洛克”的标签,也许也会被不久的将来的后代批评为“哥特”,而任意捏造型的建筑师(比如捏个纸团什么的作为建筑造型的所谓灵感而没有更多的内涵的当今甚嚣尘上的建筑师,主要是说盖里吧,捎带脚说文丘里,不暗指马工)甚至都不会占他们建筑史的一行字。但不管事主建筑师如何渲染自己的建筑与未来的关系,这些异形的建筑都不是着眼于未来(未来有赖于新材料、新技术的出现或人类生存环境的大变革),更不会是未来的主流——人造物总要考虑成本的问题,人类毕竟没有造物主的鬼斧神工。
需要补充的两点是:建筑材料、建造技术也是在不断进步的,萨伏伊别墅采用的混凝土没法建造起上海中心;以世界建筑史演进的路线来看中国建筑,其实中国还没有走完或经历现代主义建筑阶段,甚至混凝土框架结构以及适应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建筑空间等在民间都没有被普及,在广大农村尚有很多新世纪才建造起来的乡村古典复兴建筑、乡村哥特建筑,而层数较高的自建房也还有不听从技术建议而坚持不使用混凝土结构的情况。历史和未来,哪里做得到泾渭分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