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窗幕墙网】建筑3D打印是利用工业机器人逐层重复铺设材料层,构建自由形式建筑结构的新兴技术。这种工艺原理叫做增材制造,通过逐层累积最终形成一个成品。其构成和传统打印机基本一样,都是由控制组件、机械组件、打印头、耗材和介质等架构组成。根据电脑上设计的完整三维模型数据,通过一个运行程序将材料分层打印输出并逐层叠加,最终将计算机上的三维模型变为建筑实物。
多年前,当3D打印第一次进入人们的视野时,人们充满了好奇,认为3D打印只存在于高新科技领域,幻想着有一天它能为老百姓的生活所用。随着技术的日益完善,3D打印成功应用于建筑行业,建筑3D打印实物呈现在了世人面前。当全球各地陆续爆出3D打印房屋的消息时,人们不由得向往起了未来的居住场景;当河北工业大学实验性地运用混凝土3D打印技术打印了仿古赵州桥并投入使用后,人们发现梦想已变为现实。
3D打印技术作为先进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对其发展高度重视,先后出台了各项政策。2012年,国务院发布了《“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将智能制造装备列为20个重大工程之一;2013年,科技部发布《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及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制造领域2014年度备选项目征集指南》,首次明确将3D打印技术发展列入其中;2015年,工信部发布《国家增材制造产业发展推进计划(2015-2016年)》,首次将3D打印产业发展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对3D产业的发展作出了整体计划;同年5月,国务院正式印发《中国制造2025》,在这份被认为中国版的“工业4.0”发展规划中,3D打印(增材制造)作为代表性的新兴技术占有重要位置,在全文中共出现6次,贯穿于背景介绍、国家制造业创新能力提升、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重点领域突破发展等重要段落,并融入于推动智能制造的主线。
到2016年,初步建立较为完善的增材制造产业体系,整体技术水平保持与国际同步,在航空航天等直接制造领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国际市场上占有较大的市场份额。2017年,国家发改委发布的《重大技术装备关键技术产业化实施方案》要求,由骨干企业牵头,联合相关单位,研制工业级铸造3D打印设备,满足大型发动机、航天航空等领域黑色及铝合金铸件的需求,这表明3D打印设备在产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2018年,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知识产权重点支持产业目录(2018年本)》,将3D打印材料列入先进结构材料项目,作为知识产权重点支持产业。
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我国的3D打印技术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对于建筑行业而言,3D打印、智能道路、自修复混凝土、透明铝、智能砖等新技术将改变未来建筑业的发展方向,而3D打印技术无疑是其中最耀眼的一颗新星。
建筑3D打印凭借节省人力、成本低、速度快、对环境影响小等优点迅速得到行业的认可,但存在的一些问题仍不容忽视,要对内部结构、综合强度、刚度、防火性、使用年限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考量,健全行业标准更是迫在眉睫,这些都让建筑3D打印技术的大规模普及与应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建筑3D打印目前只能打印简单的、个性化的建筑,如小型景观建筑、参观模型、安居工程等。因此,现阶段建筑3D打印不可能完全取代传统建筑,只能作为辅助性的建筑方式,在技术推进产业升级和改造方面是一个比较好的发展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