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永康,自古便有"五金工匠走四方,府府县县不离康"之誉,一代代永康五金匠人共同孕育了其底蕴丰厚的五金文化传统与历史,成就了永康小五金的美名。其中,以防盗为核心产品的永康门业目前已成为永康五金八大行业中规模最大、发展最稳定的产业之一,连续两年的增长速度位居永康五金八大行业之首。
门类产品已经成为永康五金的主导产品,更是成为了永康的城市名片。永康的行业自1997年兴起,从做金属栅栏门起步,通过13年努力,行业目前拥有门产品生产企业460家左右,年产各类产品2500多万樘,出口700多万樘,行业年产值在100亿元以上,占全国防盗门产量70%。
取得如此辉煌的成果,最根本的原因是从发展之初,整个永康防盗门行业就十分重视产品质量,对行业发展有着理性的认识 "树立品牌,标准创新"一直都是永康防盗门生产企业的共识。
质量水平的不断提升带动了行业争创名牌的良好氛围,永康防盗门行业知名品牌不断出现。目前有金华市级以上知名产品(著名商标)20多个,其中中国名牌产品2个,浙江名牌产品12个,中国驰名商标10个。在门行业,市级以上名牌企业产值占到了行业的50%,品牌贡献十分突出。业内所熟知的,比如,步阳、王力、群升这些防盗门业中的佼佼者,他们的经营者都是成功浙商的代表。
中国能够成为全球经济最迅猛的国家之一,与各地商人的努力分不开。其中,浙商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浙商何以取得这样的成功?与其他地方相比,浙商有哪些特点?
第一,浙江商人用得最多的一个词是"做",很强调脚踏实地。
见到浙商以后,你会发现他动不动就是"我能帮你做什么",或者说"这件事情要做好","做"字说得非常多。在很多人印象中,浙商话很少,老是笑咪咪的,但是事情做得很实。浙商在做企业时的精细化行为,使得他们在行为模式上显得比较理性化,不会好高骛远。
而且,浙商是非常讲信用的,特别是在当地的区域范围内,甚至可以说,浙商文化是建立在区域内相互信任的基础上的。所以,尽管单个浙江企业的规模不大,但是它们的集群规模却非常大。最经常听到关于浙江商人的评价是"四个千":
第一个是"千言万语"。笔者曾经采访过一位知名的浙江企业家,他当初为了进入航空运输业,主动找政府部门沟通,一次又一次地写申请、不厌其烦地向有关人员咨询,一次一次地解释自己为何要从事航空业,磨破嘴皮子,最终才如愿以偿。
第二个是"千辛万苦"。"白天当老板,晚上睡地板",就是浙商辛苦创业的写照。第三个是"千山万水"。比如全国各地的小商品市场中,浙商就占有很大的比例;尤其是温州商人几乎在全世界都跑。
第四个是"千难万险"。他们不会因为事情艰难就不去做,在他们的眼里,只要能赚钱,再苦再累也照样去做。
人们看到的那些成了气候的浙江老板中,绝大部分都不是第一次做第一种生意就成功的。他们往往是换了很多个行当,失败了很多次才成功的,如果没有韧劲,做不到这一点。
第二,商业头脑和儒家传统文化的结合,让浙商在生意场上如鱼得水。
从历史上来看,浙江与中原地区不一样,这里物产丰富、交通便利,在鸦片战争之后就开埠通商,商品交换变得非常频繁,商品经济在浙江发展很快。浙江是中国最早的市场经济萌芽的重要地区之一。可以说,浙江商人的生意头脑形成得比其他一些地方更早。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的天性便是"逐利",而在传统的儒家文化中,人们讲的是"君子取义,小人趋利",因此要守义去利,对财富不太重视。
传统儒家文化是在南北朝以后传到浙江一带的,因此浙江文化也有了"重义"的特点,即"君子之道"。务实的浙江商人将这种"君子之道"贯穿到商业中,从商之道即为人之道。
第三,浙商的同乡意识、地缘观念非常强。
在崇祯年代,浙江就有了最早的地方商会。随着浙商的往外扩展,各种会馆也陆续成立,他们利用乡情乡谊互相帮助,互相保护,共同参与商业。
浙商遍及中国和海外,不管哪一个地方的浙商,都在当地成立了商会等组织,以加强浙商之间的联系和互动,便于浙商"抱团"出击,有利于减轻市场的巨大风险,从而提高竞争力。
一些浙江商人很年轻的时候就到各地去做生意,自己做出了名堂,还会带着同乡出来,给后来者指点门路。同乡之间不管是生意上还是其他方面有了困惑,他们喜欢坐在一起,聊一聊,用他们的话说,"生意嘛,就是聊出来的"。
永康门业在短短的不到20年时间做成"中国门都",可以说是永康人之间互相支持、共同探索、合力奋斗而取得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