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窗幕墙网】2020年的春天,或许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场猝不及防的新冠肺炎疫情牵动了全国人民的心。在抗击疫情,关注疫情发展背后,人们也开始反思病毒传播背后的原因,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
虽然此次流行的新冠肺炎疫情并没有被证明与气候变化相关,而是直指野生动物消费,但是有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在渐渐变暖的气候条件下,病毒正在逐步加快入侵人类的活动领域。
为了帮助大家了解传染病与气候变化之间的关系,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了部分相关内容,供学习参考。希望此次疫情不仅让人们明白健康的重要,同时也能带来一场灵魂转变:善待自然、善待人类自己。
全球变暖正在加剧。据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报告显示,2020年1月全球平均气候破纪录,成为人类有记录以来最温暖的1月,为141年之最。此外,巴西科学家也于近日表示,在南极测得20.7度的新高温记录,这也是有记录以来南极首次超过20度。2019年,由气候变化引发的洪水、森林野火、干旱、风暴等极端天气仍历历在目,2020年开年,已经“爆表”的高温天气又开始让人担忧2020年难熬的升温日子。随着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我们认识到,气候变化带来的风险实际比人类想象的要严重得多:除了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自然环境遭到破坏,人类生产生活受到影响……在某种程度上变暖的气候和温度,还在直接或间接地加速传染病的扩散,对人类健康带来恶劣影响。
1促进蚊子传播病毒,引发更多传染病
医学研究表明,各种传染病一般都是在温度偏高的地区传播活跃,但是随着全球气候的变暖,地球上温度偏高的地区在不断扩大,携带着传染病病原体的昆虫和微生物已经分布到了地球上越来越多的地方。
这其中一个明显的例子就是疟疾,疟疾主要通过蚊子传播,全球气候变暖已经使携带疟疾病毒的蚊子扩散到了北半球高纬度地区,北半球高纬度地区生活的人们如今比以前更频繁地受到疟疾的入侵。在以前,欧洲地区的温度普遍偏冷,使昆虫很难生存,虫媒传染病的爆发几率也很小。但目前,气候变化正在影响欧洲气候,使欧洲温度升高,降雨增多,气候变得潮湿闷热,加剧了虫媒传染病的传播。不仅如此,气候变化还会增加虫媒的繁殖速度。传播疾病蚊子由卵到成虫一般需2周,水温高可1周;气温低于16℃时,蚊子基本不叮咬吸血,20℃才活动,25℃以上活动显著增多。另外,气候变暖还会利于病原体活动增强致病力增高。乙型脑炎病毒、登革热病毒在蚊体内繁殖复制的适宜温度在20℃以上,26~31℃时病毒复制增加,传染力增强;低于16℃不繁殖。总之,全球气候变暖将会使原本在夏秋季流行的传染病流行季节变长,也会使原本局限在热带和亚热带流行的肠道传染病、虫媒传染病、寄生虫病逐渐向温带、甚至寒冷地区扩散。
2助长动物携带的病毒传染人类
全球气候持续变暖将改变人类和动植物的生存环境,从而加速人们和野生动植物的迁徙,这将使人类和野生动物的接触越来越频繁而大大增加了动物疾病蔓延到人类的风险。
例如,有研究人员发现1998-1999年马来西亚的Nipah病毒爆发正是由于气候变暖背景下,爆发了森林大火和干旱,导致大量蝙蝠开始前往农场果树觅食,于是蝙蝠携带的病毒便传染给了农民饲养的同样以农场果树为食的猪,最后传染给了农民。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报告,在过去20年至少出现30种新的传染病。各种新传染病病毒的出现是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气候变暖扰乱了病毒巢穴的结果,一些原本寄居在野生动物身上,活动于封闭世界的未知病毒,由于人类活动的进程使我们遭遇了它们。如,艾滋病源于非洲灵长类动物;疯牛病和禽流感则分别是奶牛和家禽的疾病;而上文刚刚提到的尼巴病是马来西亚带有病毒的蝙蝠将病毒传染给猪又传染给人的。新病原体引起的传染病对人类影响最具危害性。
3可能导致冻土层中古老病毒释放
全球气候变暖下冰川冻土逐渐消融,将导致大量蛰伏其中的古老病毒和细菌的释放。美国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发布的《2018年北极年度报告》推测,像西班牙流感、天花或鼠疫等已经被消灭的疾病可能会被冻结在永久冻土中。2014年,法国的一项研究提取了一种被封存在永冻层中长达3万年的病毒,并在实验室对其重新加热。尽管已经过了3万年,但该病毒仍迅速复活。2016年,在北极圈内的亚马尔半岛上,曾有一名12岁的男孩因感染炭疽死亡,至少有20人也因此住院治疗,此次炭疽疫情正是来源于数十年前一头死于炭疽感染的驯鹿,其尸体被封存在“永久冻土”表层下,直到2016年夏天永久冻土的解冻使其暴露出来,并将具有传染性的炭疽菌释放到附近的水体和土壤中,然后进入食物供应链,最终导致部分人类感染。
4导致卫生环境恶劣,加剧传染病危机
美国一项研究显示,气候变化除了会通过自然灾害在一些地区造成人员伤亡,还可能加剧这些地区诸如寨卡、疟疾等传染病的流行。该研究表示,当一些地区发生自然灾害时,某些气候条件会大大加剧公共健康危机,这种案例遍布全球。例如当2005年“卡特里娜”飓风袭击美国新奥尔良后,西尼罗热发病率在第二年增加了一倍;在非洲一些地区,气候变化则加剧了疟疾疫情。
这项研究特别提到,2016年4月厄瓜多尔沿海地区发生了7.7级强震,当时全球正处在一次超强厄尔尼诺事件影响中。厄尔尼诺现象一般会带来强降雨或高温天气,与气候变化在一些地区引发极端天气事件的情况类似。索伦森等人发现,震区寨卡病例增加了12倍,此前厄瓜多尔只有极少数寨卡病例。社会对于传染病的防控能力与其发展程度息息相关。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热带气旋过后,由于财力和医疗资源的不足,再加上卫生教育普及率低,其暴发传染病的几率要比发达国家更高。另一个影响因素则是公共卫生系统和基础设施的完善程度。
5降低人体免疫力,让病毒更具杀伤力
美国TIME网站近日刊文指出:不断变暖的气候会令人类的免疫力下降,这意味着病毒有了可乘之机。人类的身体是抗击病毒的机器。当病原体进入身体,人们会发烧,让升高的体温刺激免疫系统打败病毒。在理想的情况下,热量创造了一个环境,让病原体难以生存。文章指出,“但是,随着自然界的温度不断升高,病原体生存的环境也在整体升温。在这种情况下,它们更加能够适应人体发烧的体温。一旦病原体适应更高的温度,我们的免疫系统就无法发挥作用。”
例如,由于蝙蝠体温高,一直处于“发烧”状态,因此它们可以携带全部的病原体而不受其侵害。全球温度的继续升高,蝙蝠可以继续受到其体温的保护,但其携带的病原体对人类而言却更加具备杀伤力。气候变化给人类带来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任何时刻都不应放松应对气候变化的脚步。应对气候变化,已如箭在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