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窗幕墙网】近日,旗滨集团方面就投资者提问进行了回复,其中提到,旗滨集团制定的《公司中长期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9-2024年)》确定了“做强做大”战略目标,确定了“一体两翼”发展规划。2020年,公司将加快战略发展规划的落地。一是加快节能玻璃产业布局、加快产能扩张,积极推进长兴节能玻璃项目、天津节能玻璃项目、湖南节能二期扩建项目。二是实施提升计划,推动管理精细化,做强现有产业;三是加快推动电子玻璃的商业化运营、加快推进中性硼硅玻璃素管项目建设,奠定产品高端化发展方向;四是加快推进上游资源(如硅砂)的获取及项目建设,提高保障能力;五是加快推进浮法原片规模扩展速度,抓住并购时机,实现规模扩展的实质性进展,完成阶段性工作目标。
布局节能玻璃产业
旗滨集团自2017年以来建成投产了广东节能、浙江节能、马来西亚节能、湖南节能等4个基地,由于品牌创建、市场开拓原因,广东节能、浙江节能、马来西亚节能处于产能爬坡过程(湖南节能刚建成投产),毛利率受到产能发挥影响。随着各节能基地产能的不断发挥,深加工业务毛利将会不断提升至市场或超过市场平均毛利水平。
为加快节能玻璃产业布局,加大市场开拓力度,聚焦重点城市群,抓住京津冀协同发展机遇,旗滨集团于2020年1月22日召开的第四届董事会第九次会议通过了《关于投资建设天津旗滨节能玻璃项目的议案》,决定设在天津投资建设节能玻璃项目,该项目包括2条大、中型离线磁控溅射镀膜线、8条中空线等,项目建成达产后将形成年产各类深加工节能玻璃755万平方米的生产能力,其中Low-E大板玻璃480万平方米,中空玻璃及其他公建产品275万平方米,项目预计总投资总投资额为57,329.58万元。公司设立全资子公司天津旗滨节能玻璃有限公司负责该项目实施。2020年2月18日,天津旗滨节能玻璃有限公司完成工商登记手续,目前项目正在筹建当中。根据业务布局,天津节能项目投产后市场可以覆盖京津冀地区。
推动电子玻璃的运营
旗滨投资的郴州光伏光电项目已于2019年1月投入商业化运营,该项目产品主要为太阳能产业用超白玻璃、光热反射镜玻璃、光伏双玻组件基板、薄膜太阳能光伏组件基板、光电材料基板、电子产品显示屏及面板,填补了公司低铁超白玻璃空白,经过半年多的运行,项目已经达到设计产能。
醴陵旗滨65吨高性能电子玻璃项目工程建设基本结束,高性能电子玻璃生产线于2019年8月30日成功引头子,并加快推进和完成厚度在0.33-2mm之间不同各类产品的试制和技术积累。2月份,已成功生产出0.33毫米的高铝超薄电子玻璃,正在持续优化产品品质等级和稳定提升产量,争取尽快实现批量生产。而且公司积极开展电子玻璃产品第三方及客户的样品送检,从当前反馈的信息看,现阶段产品质量符合目标市场需求标准。
推进中性硼硅玻璃素管项目建设
中性硼硅药用玻璃项目总投资约6亿元,计划分期建设,在湖南省郴州市资兴市投资建设第一期,一期项目计划总投资15,528万元,建设规模为25吨/天的中性硼硅药用玻璃素管生产线,该项目已于2019年12月23日经公司2019年第四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批准。2019年12月31日,该项目投资主体湖南旗滨医药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完成工商登记手续。目前项目正在筹建当中,计划建设期12个月。
推进上游资源的获取
旗滨集团方面表示,目前的石英砂资源基本满足大部分生产基地对硅砂的稳定供应需求或控制采购成本要求。尽管公司浙江生产基地目前暂无石英砂资源的战略储备,但集团以及浙江区域公司依靠多渠道采购(含内部采购)、加强和巩固供应链战略合作关系、强化市场研判等措施确保了浙江基地的原料需求。
扩展浮法原片规模
旗滨集团在海外设有浮法玻璃生产基地一个,拥有浮法玻璃生产线2条,产能1400吨/天;国内生产基地(共24条生产线)生产的产品基本在国内市场销售。春节期间除1条生产线窑龄到期处于冷修状态外,其他25条生产线均处于正常生产状态。截止目前,公司国内生产基地总体复工情况为100%。海外疫情发展对马来西亚基地生产经营造成一定影响,但本次疫情对公司生产经营的影响可控,公司将继续密切关注海外疫情发展情况,切实落实疫情联防联控工作要求,确保将疫情对海外基地的影响降低到最低限度。
近几年,旗滨玻璃原片的市场占比在11-13%左右。自2016年以来,得益于平板玻璃供需矛盾的调整以及行业综合治理等政策的有力实施,在房地产需求的强劲支撑下,平板玻璃处于较好的盈利水平,毛利率在25-30%之间。
其中,马来西亚的浮法玻璃项目于2017年投产,受市场波动及国内其他玻璃厂家在马来西亚新增玻璃产线等因素影响,市场需求以外销为主,价格不及预期,加上纯碱、硅砂、天然气等采购成本上升等影响,马来旗滨毛利率及净利率低于国内生产线。2020年,马来旗滨将加大市场开拓力度,巩固东盟、韩国、印度等既有市场,加快步伐努力开辟新市场,突破目前销售瓶颈;并不断提升内部管理水平,强化生产运营管理和质量控制,稳定生产提升产品品质,规范劳动用工管理,着力构建和谐高效的劳动关系,深入推进降本增效各项措施,严格成本管控,全面降低运行成本,努力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