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窗幕墙网】8月14-19日,由中国林学会、中国人才科学研究院、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等单位组成的调研组在内蒙古调研时指出,内蒙古绿色矿山建设走在全国前列,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重视使绿色矿山建设深入人心,社会各界的积极参与使绿色矿业发展呈现蓬勃的生机,习近平总书记的“把内蒙古建成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的重要指示正在这片土地上生根、落地。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讲话精神,根据中央和国务院“重在保护,要在治理”的要求,围绕黄河几字湾流域生态保护和黄土高原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等课题,调研组深入矿区,专门调研了准能集团黑岱沟露天煤矿的生态修复项目和青山区南坡矿山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工程。
据了解,准能集团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色发展理念,与地方政府共同打造“准格尔国家矿山公园”,走出了一条独具准能特色的绿色发展之路,为“绿色矿山”建设再添新亮点,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2017年,准能集团获批“国家矿山公园”建设资格,2020年黑岱沟露天煤矿和哈尔乌素露天煤矿双双入选全国绿色矿山名录。截至2019年底,准能集团累计投入绿化复垦专项资金15亿元,完成复垦总面积3040公顷,种植各种乔木、灌木约6912万株,地被植物21.43平方公里,矿区复垦率达100%,植被覆盖率由原始地表的25%提高到80%以上。历经多年的不懈努力,准能集团彻底将原本沟壑纵横、植被稀疏的鸡爪子山变成了郁郁葱葱的绿野平原,矿区植物品种由十几种增加到目前的近百种,建立起不同种、不同组合类型的生物群落,野生动物数量逐年增加,生态系统平衡已见雏形,并向良性循环发展,矿区呈现万物葱茏、鸟语花香、动物成群、良田万顷、碧海无垠的生态美景。
调研组认为,准能集团坚持开发建设与生态保护并重、水土保持“三同时”原则,形成了独具准能特色的矿山生态修复模式。准能集团在以植树种草为主的矿区复垦基础上联合国内知名科学研究所开展了“准格尔煤田环境综合整治与生态示范工程的应用研究”和“准能露天矿排土场生物综合修复技术”等一系列科研攻关,主要针对适宜性植物筛选、生态结构模式建立、农业及林业复垦技术、土壤改良技术以及水土流失防治对策等6个方面开展研究,通过有机生物修复的方式彻底解决了目前排土场土壤贫瘠、生物种群单一、土地利用率低的问题,从根本上改善了矿区的生态环境现状。
位于青山区境内的大青山南坡,是包头市北部区域重要的生态屏障,东西长23.5公里,宽约3公里。辖区内原有86家采石厂及14家工业企业,严重破坏了辖区内的生态环境。包头市政府采用政府投入和引入社会资本相结合的方式,启动了青山区南坡矿山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工程。截至目前,项目已累计投入19.89亿元,完成人工造林7.36万亩,栽种苗木740万株,完成矿坑危岩体治理9000亩,基本实现绿水青山的目标。修建完善后,这里将成为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调研组指出,包头市政府把大青山南坡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及生态恢复工作作为建设亮丽内蒙古、打造祖国北方生态安全屏障的重要举措。一是技术保障。聘请区内外矿山治理和生态修复专业机构、专家对山体破损创面修复治理等难点给予技术支持和指导,提出科学合理的治理方案。二是政策保障。按照“谁治理谁受益”的原则,把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生态恢复与整治后土地利用紧密衔接,对整治完成的土地在符合总体城市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前提下,可采取集中收储通过市场出让用于城市建设,为发展旅游、林业经济等产业用地提供保障,激活复垦土地利用价值。三是资金保障。全面核实治理范围内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保证金数额,协调市财政拨付两权价款671万元,建立“以奖代补”机制,对进展迅速、成效明显的地区给予资金奖励。以“阴山山脉-黄河流域”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修复工程项目申报为契机,将大青山笸箩铺地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及生态恢复重点区域纳入自治区申报试点项目范围,争取奖补资金支持。积极吸引社会资金投入,正在与北京、天津的两家公司对接项目,争取引入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基金投入10亿元左右,缓解市县财政资金不足压力。
中央国家机关工委原副书记陈存根、中国林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陈幸良、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驻会副会长王春益、中国人才科学研究院秘书长岳文厚、北京菊芋研究院调研部主任谢军、中关村绿色矿山产业联盟秘书长王亮、中科院地理研究所研究员李泽红、中国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促进绿色城市工作委员会会长杜芸,以及内蒙古林草局二级巡视员、研究员杨俊平等参加了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