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窗幕墙网】我国光伏玻璃产量全球占比逐年提高,2019年全球光伏玻璃产量为552万平方米,其中我国出产497.1万平方米的光伏玻璃,中国产量占比已经达到90%。我国在光伏玻璃生产环节已经处于绝对垄断地位。
作为国民经济中的大行业,玻璃产业是很多原材料最大的目标市场。我国是全球玻璃产量最大的国家,目前年产能达13.6亿重量箱(约6800万吨),2019年平板玻璃产量达9.27亿重量箱(约4650万吨),光伏玻璃占比约14%(约670万吨)。
光伏电池片机械强度低,易氧化、腐蚀,无法直接曝露在外环境下工作发电,所以需由光伏玻璃、EVA胶膜等辅材进行封装成组件。光伏玻璃相比传统玻璃,在透光度、机械强度等方面要求更高,是组件正面封装材料的唯一选择。
光伏玻璃覆盖在光伏组件上的光伏玻璃经过镀膜后,可以确保有更高的光线透过率,同时经过钢化处理的光伏玻璃具有更高的强度,可以使太阳能电池片承受更大的风压及较大的昼夜温差变化。具有高太阳能透过比、低吸收比、低反射比和高强度等特点。
光伏玻璃的质量直接决定了光伏组件的产品性能、效率及寿命,因此光伏玻璃的技术认证更为严格、复杂。由于认证复杂、周期较长且成本不低,光伏电池玻璃企业一旦与组件厂商建立了购销关系,一般较为稳定。
过去十年光伏玻璃需求跟随终端需求成长,产值波动性小于组件。从2010到2019年,光伏装机从16GW快速增长至115GW,CAGR=24.4%;光伏玻璃的需求增速和装机增速基本一致,CAGR=22%,略低的原因在于电池组件效率的持续提升。
产值上,2019年光伏玻璃达到158亿,CAGR=13%,波动性显著小于组件,主要原因在于玻璃工艺相对成熟,成本价格下降幅度小于主产业链。
光伏玻璃行业处于双寡头格局初步形成、龙头企业扩产期,类似2016年年单晶硅片:2014年隆基、中环等全球前五大单晶硅片制造商合计占有全球约2/3的市场份额,其中隆基占比15~20%。2014-16年,隆基与中环凭借显著的成本优势,以远超其他对手的速度持续扩产,市场份额持续提升,测算两者在单晶领域的合计市占率由2014年约30%提升至2016年超过70%。
2016-17年单晶优势地位奠定后,隆基中环加速产能扩张,2019年两者全市场(单晶+多晶)合计市占率也提升至50%左右。
随着疫情好转,国内项目与海外市场开始启动,近期硅片与电池片环节价格开始上涨。2020年7月,隆基股份和通威股份的硅片和电池片(均为158.75规格)报价较上月分别涨价4.0%和11.9%。
从产业端目前的库存情况、下游订单情况以及当前硅料环节受生产事故影响等多方面因素来看,价格上涨仍将维持一段时间。
光伏玻璃行业集中度较高,存量上,双寡头市占率已提升至50%以上。
根据GlobalData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光伏玻璃市场份额排名前3的企业为:信义光能(38%)、福莱特(24%)、彩虹集团(10%),CR3达到72%。
从产业链方面来看,光伏玻璃与浮法玻璃的供应链高度重合,上游也是纯碱、白云石、石灰石等原材料和天然气、重油等燃料和设备,下游则只面向光伏组。
光伏玻璃生产成本相对刚性。在原片玻璃生产环节中,重质纯碱和石英砂是主要的生产原材料。为了保证原片玻璃的高太阳能透过率,玻璃含铁量比普通玻璃低,一般要控制在0.015%-0.02%左右;因此原片玻璃生产中需使用高透光度低铁含量石英砂,石英砂中二氧化硅和铁的含量决定其品质。
玻璃行业的消耗量占纯碱总产量的30%以上,近几年,我国高成本的纯碱产能不断退出,从2014年的3300万吨减至2016年的2990万吨,纯碱企业盈利水平提升,供需处于平衡态势。
纯碱行业的集中度较高,大型纯碱供应商的话语权较强。此外,天然气、重油等化石燃料用量也较大,但由于光伏玻璃的体量相对较小,因此面对上游的议价能力相对较弱。
实际生产中,直接材料占总成本比重大概40%,燃料和动力占比约40%,这些材料和燃料的成本相对刚性,厂商主要通过做大窑炉来降低能耗和人工成本等手段降低成本。
根据IEA数据,截至2019年,全球光伏累计装机量达627GW,全球发电量占比仅为3.0%;分地区来看,全球GW级市场从2010年的3个增加到2019年的18个,越来越多的国家采用光伏作为电源,光伏装机需求仍有巨大的成长空间。
据东方证券数据测算,假如到2050年光伏提供25%的用电总需求,光伏累计装机量将超过10000GW,每年仅更换需求即达400~500GW,加上新增装机将达上千GW量级,是当前装机规模的数倍以上;以2019年装机量为基数,光伏新增装机将保持10%的复合增速增长超过20年,光伏装机长期天花板远未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