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窗幕墙网】当你走到智能门禁前,“扫脸”后屋门自动打开,全屋灯光自动亮起、窗帘打开、音乐响起,通过屏幕可随时查看其他家人所在位置,食物用完后只需扫描包装条形码,冰箱就会自动将在网上下单补给商品……
这不是某个互联网公司的最新宣传片,而是微软1999年发布的广告“MicrosoftSmartHome”。当时智能家居的概念尚未完全形成,但什么样才是理想的智慧生活,人们已经有了初步的理解。
20余年过去,现代人的生活已经发生天翻地覆的改变,但是广告片中的想象尚未完全变成现实。不过,从近两年的行业风向来看,越来越多企业已经意识到,智慧家庭的体验并非以“技术”为核心,而是要回归人文,从各个家庭场景出发。
未来,智能家居的赛场不止在“家”里,而将随着用户需求的变化而向外不断延伸。
智能家居为何体验不佳?各有短板,缺少“场景”思维
早在2014年,谷歌、苹果就先后推出了智能家居平台;之后几年里,智能家居已经成了所有互联网巨头和家电品牌的必备战略,包括华为、海尔、小米等企业都开始在这一领域大手笔布局。
然而,从用户的体验上来说,理想和现实之间仍然有很大差距:爆款单品智能音箱没有成为“家庭入口”,只能简单播放音乐或设定闹钟;消费者不得不在手机里下载十几个APP,才能使用小家电;部分智能家电在硬件制造和核心功能上存在硬伤;等等。
原因是,智能家居厂商大多存在“短板”。传统家电厂商硬件制造能力强,但往往主打专一品类,无法实现“全屋智能”;互联网公司开放性强、懂用户,但硬件能力弱,依赖代工;想做入口和平台的企业,缺少产业积淀,难以吸引优质厂商入驻。
在这种情况下,能做“单品”的企业不计其数,能做“场景”的企业寥寥可数。
其实,对消费者而言,好的智能家居应该是“无感”的。进入客厅时,人近灯亮,空调自动调试到最佳温度;离家后,扫地机器人自动开启;进入浴室,热水器自动调试到常用问题;洗衣机能够识别不同衣物面料,并自动匹配洗涤护理程序,洗完后智能晾衣架自动升降……这要求企业同时具备丰富的产品研发与制造实力,以及对用户需求的洞察与适配能力。
目前来看,竞争力较强的主要有两类企业:一种是已经具有强大品牌优势与资本运作能力的大型平台,比如国外的亚马逊、国内的华为;另一种则是卡萨帝这样以高端起家的品牌,本身具有冰、洗、空等丰富产品线,已经被市场验证过实力和口碑,又因为常年占据高端市场第一而沉淀了一批强购买力的消费群体,容易实现从“高端”向“智慧”的顺滑衔接。
另一方面,很多企业在面向用户时采用的是“竞争”思维、“流量”思维,而不是“服务”思维、“场景”思维。面对挑战,他们想的是如何将用户“圈住”、将流量快速变现,而不是真正从消费者立场去思考、如何解决既有痛点。
在信息充分流通的社会,只有“讨巧”的想法而不愿意下苦功,自然不可能赢得用户的长久信任。
未来的智慧家庭竞赛:从科技角力,到生态联盟
这样来看,客厅、卧室、厨卫等家庭空间,只是智慧家庭接触用户的触点,真正的“赛场”更为广阔,不仅广泛分布在研发、制造、交付的各个硬件生产环节里,更是考验品牌对外部资源的调动能力。
实际上,将智慧家庭这个概念拆分开,它是由场景而非产品构成的:休闲、美食、睡眠、娱乐、卫浴、洗护等等,场景彼此之间既相互独立、又有重叠,每个场景都可延伸出众多个性化需求。因此,把家电产品做好、并实现互联互通,这只是第一步,想满足家庭的多样化需求,还要让智慧家庭连接上衣、食、住、行、娱等各个行业的服务商。
目前,创造“无感”、个性化、可升级的智慧家庭场景,已经成为智能家居头部品牌的发力趋势。
以卡萨帝为例,在厨房空间里,卡萨帝冰箱可联动外部合作伙伴一键下单食材,烤箱、蒸箱、抽油烟机等厨房电器可自动联动运行,酒柜和冰吧根据食材自动调试到最佳问题,使用过的餐具直接由卡萨帝洗碗机蒸汽消毒。这些智能家电产品集合成为场景时,会产生积极的联动效果,一站式解决用户购买、存储、烹饪、饮食、清洁等多样化需求。
基于这一理念,在发布智慧护理、健康饮食、舒适住居、娱乐互娱在内的全场景解决方案之后,卡萨帝从“卖单品”快速转变为以套系为单位的“卖场景”,品牌与用户的关系也从“一次性买卖”转变为了“终身服务”。
这种转变的行业意义是,未来的竞争不仅停留在制造和技术层面,而且关系到如何构建更丰富、多层次的生态联盟。
诚然,科技是体验的根基。过去15年的积累中,卡萨帝已经拥有了35项全球领先的独创技术和近百项国家专利,但决定上限的是生态的可拓展性——在卡萨帝互联互通的厨房场景背后,聚集了千余家生态资源方的美食生态平台,围绕“吃”的需求打通了买、存、吃、做、洗、安不同场景下的美食服务。
换一个角度想,当下智能家居的整体体验不佳,也就是说行业仍有巨大的潜力和发展空间。抛弃过去“走捷径”的观念,以更大的投入、更长远的视野和更多的耐心,深扎产业链、广泛建立生态合作关系,智能家居品牌才有可能分享这一轮产业升级的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