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窗幕墙网】
作者:姚治国(天津外国语大学国际商学院副教授)
在新冠肺炎疫情冲击背景下,中国成为2020年全球唯一同期实现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这既是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的结果,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创新取得的重大实践成功。内外互动关联、供需适配均衡、增长方式转型是大国经济运行的内在要求,循环则畅通、均衡则平稳、绿色则长远。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在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之际,促进中国经济发展行稳致远,要牢牢把握“三个动态平衡”:经济增长量速与质效动态平衡、市场供求关系动态平衡、“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动态平衡。“三个动态平衡”是经济增长方式、增长动能、增长路径的内在统一,经济增长方式转型要求“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增长动能新旧转换指向“需求牵引供给、供给适配需求”,新发展格局依赖经济增长路径“内外互动、循环畅通”。
以内外双循环动态平衡疏解全球价值链的堵点。从宏大历史视野回望不同阶段我国经济的发展历程,国内国际两个经济循环均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改革开放初期资源和市场“两头在外”,国内经济循环依托国际经济循环驱动,逐渐发挥我国生产要素价格低廉的比较优势,中低端制造业打开国际市场,培育了大量的中产阶级消费者市场,国内经济循环的价值比重不断上升。特别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国内大循环的作用日益重要,经济增长逐步转向依靠创新和内需拉动。国际市场是国内市场的延伸,规模庞大的国内市场、不断升级的消费结构正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潜力、活力和优势。
近年来,贸易保护主义、逆全球化思潮暗流涌动,加上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国际贸易和经济格局产生重大调整。构建新发展格局,关键在于实现经济循环流转和产业关联畅通,解决各类经济循环中的瓶颈问题,疏解全球价值链的堵点,增强我国经济应对外界不确定性因素的抗风险能力。因此面对外部环境和内部国情的变化,有必要在参与国际经济循环的前提下,进一步畅通国内大循环,提升经济发展的自主性与韧性,实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强顶层设计,夯实产业基础,加大开放力度,全方位、多层次锻造自主可控开放的产业链和供应链,在全球价值链重构中化解“卡脖子”危机。
进一步讲,我国经济具有超大规模市场的大国经济属性,突破国内大循环的堵点难点,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一方面要依托国内大循环,吸引全球商品、要素、投资的聚集,形成新的国际合作与比较优势,推动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现代化,破除妨碍生产要素市场化配置和商品服务流通的体制机制障碍,形成开放高效、公平竞争的国内统一大市场,优化营商环境,降低社会交易成本,推动自主创新与扩大内需相互促进;另一方面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并不是孤立、封闭、分割的小循环组合,而是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因此应充分发挥国内大循环的规模效应,通过更高水平的开放合作,深度参与国际分工,加强与世界的经济联系,吸引国际产业要素进入我国,提升国内大循环的效率和水平,畅通上下游产业要素内在关联,实现国内循环与国际循环的动态均衡。
以市场供需动态平衡增强我国经济发展的动力和活力。市场供给与需求不平衡、不匹配是经济发展中一对长期矛盾,通常会产生经济过热或周期性萎缩的危害。供需平衡则形成有效供给增长,社会财富和经济总量有序发展,供求失衡则产生无效供给性增长,出现产能过剩、库存积压、资源浪费等现象,经济发展失速、失能甚至停滞倒退。
新发展格局下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高度重视需求侧管理,把解决结构性问题和解决总量问题结合起来,着力打通供需堵点和畅通循环,提高供给体系对国内需求的满足能力,扭住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在市场供需动态平衡中增强我国经济发展的动力和活力,政策导向上重点关注三点。一是多元需求牵引有效供给。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人的需求具有层次性和多元化特征,低层次需求满足之后必将迎来更高层级的需求,这种生生不息的社会总需求递进可以说是市场演化升级的不竭动力和源泉。根据消费者需求变化与规律,实现反向定制的供给模式,通过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升级,扩大有效供给,优化供给结构与需求结构的适配度。二是高质量供给创造新需求。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化解经济运行中供需脱节的结构性矛盾,提升经济增长的能级与竞争力,转换经济发展的新旧动能,使生产、分配、流通、消费的经济循环更多依托国内市场,提升供给体系对国内需求的适配性,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存量资源配置,扩大优质增量供给,不断让新需求催生新供给,新供给创造新需求,形成高水平的供需动态平衡状态。三是消费引擎释放内需潜能。消费是最终需求,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我国已处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万美元的经济发展阶段,14亿人口的庞大消费群体规模,构成了当前我国经济的重要特征。洞察消费趋势、引领消费热点、整治消费环境、疏通消费堵点,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能让消费引擎进一步释放内需潜能,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春节期间的假日经济就是典型的例证,就地过年、居家购物、到家服务、近郊休闲等多层次、多样化的品质型消费模式集中涌现,在激活潜在需求的同时也释放了新需求,消费市场与消费行为呈现出提档升级新趋势,折射了国内经济发展的新动能。
以量速与质效动态平衡助推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全面绿色转型。经济增长的数量与质量、速度与效益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关系。经济发展速度增长和规模扩张促进经济数量上积累,成为经济大国,而经济大国转向经济强国需要质量和效益的显著提升,需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与动能。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没有一定的经济增长速度与规模,难以适应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不能满足社会持续发展的总体需求。因此高质量发展必须保持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
相应地,有质量的发展是经济增长的催化剂,我国经济在经过几十年的高速发展之后,片面追求速度和规模的发展模式难以为继,把质量作为发展的核心,才能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在高质量发展阶段,不能单纯地追求经济发展的高速度,而是要追求效率更高、供给更有效、结构更高端、产业链更安全、更绿色可持续的增长。世界经济发展规律显示,经济发展中量的积累到了一定阶段必须及时转向质的提升,我国经济发展也要顺应并遵循这一规律。
当前我国处于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的关键阶段,劳动力成本上升,资源环境约束增强,粗放式经济增长方式难以为继,经济循环不畅问题突出。利用经济增长量质平衡与速效平衡实现增长方式的绿色转型有两条主线,一是从旧动能转向新动能,在经济中高增长速度前提下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有机结合,强调经济增长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彰显“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理念;二是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我国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必须秉承新发展理念,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确保经济量增和质优、速度和效益的动态平衡,在质量和效益明显提升的基础上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从经济大国转向经济强国,为民族振兴奠定强大的物质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