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窗幕墙网】2020年年底召开的全国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会议指出,2021年要推动工程总承包向全产业链延伸以及装配式建筑全产业链协同发展,逐步提高装配式建筑在新建建筑中的比例。近年来,不少装配式建筑上下游企业通过建设产业园区以及拓宽产业链,不断增强企业在装配式建筑领域相关业务的“韧性”。
随着国家层面、主管部门以及地方政府的联合驱动,加上市场内生动力的不断增强,近些年装配式建筑相关产业发展迅速。以安徽省为例,该省钢结构协会秘书长朱华表示,安徽已进入装配式建筑2.0时代,与其他地区不同,安徽以高校和研究院为源头来推动,相关技术从实验室走出后迅速在企业试点,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加强产业协同
打通上下游产业链
2020年4月,安徽省人民政府出台装配式建筑相关文件明确,要大力引进行业龙头企业,补齐、壮大、拓展装配式建筑研发、设计、生产、运输、装配全产业链,实施优势产业强链补链工程,支持设备制造、建筑材料等上下游企业加强产业协同。
在政策引导下,安徽一些进入装配式建筑领域较早的企业纷纷行动起来。2017年开始进军装配式建筑市场的安徽晶宫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晶宫集团”),为此专门设立了以新型建筑工业化等为核心业务的子公司“晶宫绿建”。据介绍,目前晶宫绿建拥有阜阳、阜南、颍上、临泉四大装配式建筑产业园,为拓宽产业链,该公司又陆续成立了晶宫工业科技、晶天建筑设计等多家子公司。
晶宫绿建副总裁倪合成表示,虽然安徽省的装配式建筑发展速度较快,发展水平也相对成熟,但也存在部分企业积极性不高的问题。“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公司不单单做构件生产,还重点往全产业链协同方向发展,同时与母公司晶宫集团旗下的地产业务形成闭环。”据倪合成介绍,经过多年探索,目前晶宫绿建旗下的项目工期优势已经凸显。
2020年9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布第二批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名单,其中首次包含12个园区类产业基地,安徽巢湖富煌工业园区便是其中之一。入驻该园区的企业和单位包括安徽富煌钢构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富煌钢构”)、安徽富煌工程科技有限公司、安徽富煌建筑设计研究有限公司等近20家研发、设计、生产、建造上下游企业,形成了装配式建筑EPC工程总承包、研发、设计、材料、装备制造、生产、装配化装修、运输等全产业链。
除了该园区,富煌钢构本身也早已不是单一的钢结构公司了,近年来通过整合资源,设立了富煌设计、富煌工程科技、安徽恒德、富煌建工、富煌门窗幕墙、富煌木业等子公司,对工程整体设计、钢结构加工及安装、PC(装配式混凝土预制件)板材等部品部件生产加工、内部门窗装饰等进行了细化分工,形成了较完整的装配式建筑产业供应链体系。与此同时,该公司还整合了旗下门窗公司、木业公司和电控公司资源进军装配化装修领域,推出了“富煌全装修体系”。
加码智能建造
智能化升级提速
长期以来,建筑业给人的感觉多是科技含量不高。其实不然,中国制造、中国创造、中国建造三者“相提并论”已在一定程度上说明问题。2020年,为进一步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中国建造”品牌,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9部门联合发文,提出要加快新型建筑工业化与高端制造业深度融合,开展生产装备、施工设备的智能化升级行动,鼓励应用建筑机器人、工业机器人、智能移动终端等智能设备。
在这方面,部分深耕境外市场的建筑业企业因接触较早,往往拥有较好的基础。比如中建国际投资集团,2006年陆续在广东、安徽和山东建立了大型装配式建筑基地。2013年,该公司在合肥设立了安徽海龙建筑工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安徽海龙”)。据安徽海龙总经理姚大伟介绍,该公司建筑工业化研发生产基地可通过BIM(建筑信息模型)设计对项目进行全过程管控,并采用全封闭降噪隔尘厂房、全自动流水线生产、数字化控制、光伏太阳能供电等先进技术和理念,提升公司的智能化水平。
与安徽海龙相似,晶宫绿建生产基地也引进了先进设施设备,目前拥有PC、PK3(预应力叠合板)构件自动化生产线以及模具生产线。厂房内,自动焊接机器人与工人们一起紧张忙碌着;控制中心、数据中心大屏幕上实时显示当天的运营数据、产线产能、人员实时操作信息、项目进度、堆场数据以及平均生产周期、平均周转时间等数据。此外,晶宫绿建与安徽建筑大学联合设立了装配式建筑研究院,从事新结构、新构件、新设备等的研究开发和推广应用。
不过,智能建造的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据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住宅产业化促进中心主任占贤锴介绍,开发区内有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建筑大学、安徽省建筑设计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等建筑产业化相关院校、科研机构和企业,具有较大的建筑产业化人才优势,下一步将建立校企联合机制、组建装配式建筑产业联盟,加强院校、企业和科研机构之间的技术交流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