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窗幕墙网】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规模以上涂料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同比下降2.8%,但整个涂料行业的利润总额却同比增长5.5%,众多企业的利润实现了逆势增长,甚至有的企业利润增长高达好几倍。然而,不可忽视的问题还很严峻,“涂料行业及企业的利润额实现逆势增长,主要是由于大宗原材料价格下降。”观察员李明月分析表示。
从深层次问题来看,原料价格下降拉升了利润总额,反映出了我国涂料产业依旧处在粗放型的发展模式阶段,涂料企业的内生增长动力远远没有构建。对原材料价格过度依赖,在经历了几年的快速发展后,涂料行业迅速地走进了“薄利时代”。未来该如何应对,行业上下都很迷茫。
特别是2021年以来,原材料大幅涨价,让涂料企业承受着巨大的成本压力。与此同时,物流成本、人工成本等的上涨都在挤压不断缩水的利润空间,让涂料企业的生存面临挑战,发展遭遇瓶颈。现如今,涂料业的低成本优势已渐行渐远。可以说,近期以来原材料价格的飞速上涨,却给涂料行业及企业出了一道难题。
01
过度竞争透支未来降价空间
从去年全年来看,行业人士普遍都认为是原材料价格下降导致了利润总额的提升,“靠原材料价格下降,企业利润才可以保住,那如果再发生原材料涨价或者长得更高,或者失去了这种优势之后,今后涂料企业又该怎么办?”涂界观察员李明月分析表示。
实际上,过去行业普遍说的“原材料涨价”只是表面原因,背后隐藏着更为重要的问题:中国涂料企业的竞争模式与核心竞争力,是否适应全球涂料行业的发展趋势?国内涂料产业粗放型发展模式何时能够调整过来,涂料企业的内生增长动力何时构建?对原材料价格过度依赖,在经历了几年的快速发展后,涂料行业迅速地走进了“薄利时代”。
“现在的很多企业基本上都是维持微利状态,甚至亏钱。”李明月表示,“通过牺牲价格来快速抢占市场的先机。但是一旦降价降得太快的话,虽然占有了市场,盈利却不存在了,就成了揠苗助长,所以我认为现在中国整个涂料业是一种虚热,在透支未来可以降价的空间。”而业内人士也认为,涂料行业集体进入过度竞争时代,低价产品过多,同业竞争太激烈,规模大、产量多并不是好事。
同时市场壁垒越来越多(环保政策趋严等),原材料成本越来越高。这就出现了一个循环怪圈,在大家都降价的竞争中,一个企业如果要笑到最后,就得承受眼前的利润陷阱,继续通过价格跳水来抢占市场。但是,尽管“增量”了,企业却没有真正得到“增收”。
对此,李明月认为:“这种透支未来的方式,导致了企业单一地依靠一个行业去支撑整个企业,由此而产生非常高的风险。”“这是一个产业不长远的表现。”李明月深感担忧:“目前国内的涂料销售除了降价,没有其它营销方式,问题就在于,大量的降价利润从哪来?”
事实上,我国涂料行业目前仍处在粗放型发展、不成熟、动荡的状态,不断有企业被淘汰掉,包括曾经非常辉煌的大企业。“这不但是对企业生命力的考验,更是对我们整个产业如何提升的考验。”
02
成本优势走到十字路口
中国涂料企业频频打价格战的底气,来自其成本优势。“但是,我们的成本优势还能坚持多久呢?”几乎所有的业内人士都提到了这个问题。种种迹象表明,单就成本优势而言,外资企业如立邦、宣伟、海虹老人、PPG、阿克苏诺贝尔、关西、巴斯夫等已经逐步成长成为国内民族涂料企业最大的威胁。
“前些年,立邦中国通过收购国内当时最大的地坪漆企业——秀珀化工,使得立邦在中国的地坪漆业务得到了提升;后来,立邦又收购中国领先的家具漆企业长润发,弥补了家具漆业务短板。可以说是,立邦在抄国内涂料企业的后路。”李明月表示。
“立邦、宣伟、海虹老人、PPG、阿克苏诺贝尔、巴斯夫等,由于在成本方面控制非常好,再加上技术和管理上非常成熟,使得综合成本要比国内涂料企业低。”李明月表示,“我们认为,劳动力成本的优势,会随着我们国家的连年快速发展而逐渐在变弱。”
自从越来越多的外资涂料企业到中国设厂后,国内本土企业一直引以为豪的成本优势也成了这些跨国涂料巨头的优势,兼顾本土优势和技术优势的他们,正在努力拉小与国内本土企业之间的成本距离。
“对于国内涂料企业而言,以前所取得的辉煌都是客观条件赋予他们的,即中国有比较好的生产要素成本优势,而不是他们企业自身的成本控制能力和治理结构给他们带来这些收益。”李明月表示,“而现在,单纯靠成本优势参与竞争的方式即将结束。一方面,到中国设厂的跨国巨头们已拥有了与本土企业同样的生产要素优势,另一方面,开始尝试走出去的国内企业,在国外就失去了赖以生存的要素优势。”
在李明月看来,近年来涂料企业开始走国际化道路,便是在这种成本优势逐渐变弱的忧虑下,谋求突围的一个尝试。“在产业链的利润分配方面,中国的产业利润是微薄的,在这种利润微薄的环境中如果要生存、要获得更多的利润,在短时间内道路只有一条,那就是扩大规模。”
涂界记者注意到,自2019年以来,三棵树、亚士加速投资扩充产能,规划规模达到了四五百万吨。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像巴德士、嘉宝莉、湘江、大宝、固克、乐化、麦加等企业,纷纷到各个省份圈地扩大产能规模,“其目的就是进行全国布局,从而降低生产成本等。”李明月表示。
然而,扩大规模也遭遇了很多的问题,资金从何而来,上市?又有几个企业能够成功冲击IPO?就算企业上市成功,融到大笔资金扩大了产能,但庞大的产能如何消化?这让涂料企业很迷茫。“国内有多少家涂料企业目有这个实力去扩大规模?”李明月表示怀疑。
03
改变竞赛规则
什么才是中国涂料行业未来的核心竞争力呢?李明月用一个耳熟能详的小故事来说明问题:“乌龟和兔子赛跑,兔子下决心不再睡觉了,乌龟只好想另一个办法,把路线安排过一道河,兔子跑到河边就过不去了,结果乌龟又赢了这场赛跑。”
在李明月看来,规则的改变可以影响到竞争的结果,中国涂料行业要改变在全球产业链中最下游的位置,就要努力通过高技术的产业化和专业化,通过进入国际标准的世界,来获得未来市场的话语权。
“未来的竞争就是标准的竞争,谁掌握了标准,谁就能在竞争中处于强势地位。”李明月表示,“可惜每次国际产业技术发展过程中,我们都是属于‘应对’的状态,而不是‘先导性’的状态。”借助外来压力实现升级的中国技术,往往要被动挨打,直至在高额的专利费下陷于崩溃。李明月认为,中国涂料企业要在国际标准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走“资源共享”的道路是非常重要的基础,其中,最有效的是信息共享。
“然而,现在我们经常看到企业可以和国外企业合作、交流,建立合作关系,比如巴德士联手毕克化学、巴斯夫、帝斯曼等共建实验室或联合开发技术,但是国内涂料企业之间交流却非常少。”事实上,有很多的业内人士向涂界表达了一个疑问:“中国涂料企业真能团结吗?”
不过,涂界发现最近国内涂料企业间合作还是有所改观。近年来,三棵树、亚士、巴德士、嘉宝莉、大宝化工等一些优秀民族涂料企业的大佬们频频聚会,希望能联合起来做大做强。
“不过,联合起来肯定是好事,但需要面对的问题和困难肯定很大,再说这也只是几个大企业间的合作,少数企业的合作,在整个行业并没有形成合作的氛围。”李明月表示,要中国涂料企业实现“可有可无”的资源共享特别是信息共享,可谓是困难重重。
据某涂料企业技术工程师向涂界表示,很多涂料企业在制定标准的时候,往往考虑自己的利益,而忽视了其他企业及整个行业的利益,导致标准不是过高就是过低,不切合行业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