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窗幕墙网】当前正值汛期,极端天气多发,防汛形势十分严峻,一场来势汹汹的极端性强降雨,给城市带来了多重的考验。在坚决打好防汛救灾这场硬仗的同时,采取有效措施,提升城市应对风险挑战的能力也至关重要。
有专家分析认为:海绵城市并非万能,无论是多好的排水设施、多高的设防标准,在长时间来看,排水量都会有超出标准的时候。在这场千年一遇的暴雨面前,我们更要高度关注城市应急管理,认真做好预案,及时准确发布预警信息,科学引导民众避险。
“海绵城市”如何保障城市中雨水天气中正常运转?近日,《中国建材报》记者采访了中关村海绵城市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总经理刘飔颖。
多措并举解决城市排水问题
2013年12月12日,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最早提出“海绵城市”一词:在提升城市排水系统时要优先考虑把有限的雨水留下来,优先考虑更多利用自然力量排水,建设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
降水量不同,海绵城市的应对等级也不同。海绵城市的等级是如何划分的?刘飔颖介绍到:海绵城市中的海绵可分为“小海绵”“中海绵”“大海绵”3个等级。“小海绵”就是老百姓认识的源头绿色排水系统,解决的是中小降雨,也就是20mm至30mm的降雨;“中海绵”是市政管网、市政行泄通道等,解决的是大道暴雨问题,这个控制的降雨级别,各个城市均有不同;“大海绵”是城市内涝除险设施,各级泵站、河道、水系、泄洪区等,这些综合起来才能解决城市内涝的系统问题,但是也是有设计标准的,海绵城市也仅能应对30年、50年甚至100年一遇的暴雨。
多年来,海绵城市建设经过不断的发展,其建设理念也在更迭中。刘飔颖表示:从过去的“有水就排”,变成现在的“缓排”“蓄排”,通过“渗、滞、蓄、净、用、排”一系列措施实现,在一定程度上,很好的减轻了城市管网的排水压力,是非常好的城市排水理念,但不得不承认,一些城市基础设施还有很多要改进的地方,尤其老城区雨水管网重现期小于1年,有不少的宜涝风险区域,应急除险的设施还并不完善,想要通过海绵城市建设立竿见影解决城市内涝问题并不现实。
生态透水砖是海绵城市建设中最基本的“海绵体”组成部分,用在步道、广场、园林、庭院、盲道……常见的地面铺设。刘飔颖告诉记者:其实我国的海绵城市涵盖非常广泛,不仅仅包括源头的雨水花园、透水铺装、绿色屋顶这些减排设施,还包括管网、泵站、调蓄设施、河湖、水系等,是“绿”“蓝”“灰”的结合,是通过下沉绿地、生物滞留池、植草沟等绿色基础设施,通过排水厂管网河一体化、泵站、调蓄设施等灰色设施,通过河湖、水系统连通等蓝色调蓄空间,建立完整的城市防洪体系,系统的解决城市排水问题。
建筑屋面排水同样重要
当暴雨来袭,不仅要关注被雨水淹没的车辆、街道及市政设施,也应该关注机场航站楼、火车站房、会展中心、剧馆等人员聚集的公共建筑及屋面的结构安全,警惕暴雨引起公共建筑溢水。
在基于一定重现期的暴雨情况下,建筑屋面排水系统排放如何保障建筑屋面排水的安全。刘飔颖表示:首先需要分析暴雨对建筑屋面排水带来的影响,由于屋面汇流时间短,加上大屋面通常有较大的屋面坡度,导致汇流时间进一步缩短。在暴雨强度取值时通常取5分钟峰值流量作为计算依据(市政排水通常取20分钟至30分钟),同样一场降雨对建筑屋面排水系统挑战更大。短时的强降雨,在天沟内快速汇集,此时排水系统未能到达最大排水能力,尤其市政管网满水、地面积水的条件下,建筑屋面排水系统会遇到较大的“顶托”影响,市政管道的满流状态对建筑屋面排水会有巨大的影响。
针对建筑屋面排水在暴雨期间的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手段:一是增加系统主动排水措施。设置“开放式”溢流措施,通过设置无排水阻碍的溢流系统,保障应急排水的安全,可以通过开敞式溢流口,或是直接散排至地面的溢流系统实现。
二是加强系统运维管理。应加强日常对屋面排水系统的运营维护,建立系统中各个部件的运维管养记录,及时发现雨水斗堵塞、天沟排水通道堵塞等问题。也可以建立建筑雨水排放监测系统平台,通过数据监测、视频等手段,记录关键的设备运行数据,为后期设备运行的频次提供依据,从而减少运维管养频次。
三是建立基于气象信息的预警系统及应急预案。目前气象预报的准确度越来越高,应根据未来暴雨强度的预测,尤其是未来2小时内的分钟降雨数据,通过水力模型的快速分析计算,判断系统排水是否会出现溢流问题,及时提醒运维管理方采取措施,保障系统安全。
提高雨水资源化利用
2015年我国发布的《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明确提出,有条件的地区要推进初期雨水收集、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城市雨水资源化利用是一种既经济又实用的水资源开发方式,利用城市雨水资源可节约生活用水量,减少水费、排污费,避免水涝灾害,提高生态环境,具有较好的节水效果和环境效益。
雨水收集系统的资源化利用,需要在雨前、雨后提高雨水资源化利用的水平。以北京为例,北京市已建设调蓄设施近5000处,但是由于管理主体运维水平不一致,对雨水资源价值认识不高,雨水资源化利用量非常低。
刘飔颖表示希望降雨与气象信息相关的雨水调蓄设施管理系统,根据降雨预报信息、实时监测信息进行多情景模拟计算,从降雨预测,到可收集雨水量,从雨水收集水质预测,到雨水处理多用途开发,通过雨水调蓄设施管理平台、一体化的雨水处理设备,简化雨水处理的过程,提高效率,让运维管理方能更便捷的使用雨水,从而提高雨水资源化利用高水平。
雨水资源化利用可以为市政园林绿化、环卫清扫作业、住宅小区提供景观补水及绿化等领域提供生产用水;为城市防洪应急体系构建,提供源头调蓄空间,减少地块外排峰值流量,提高城市防洪能力;为城市消防、山体消防提供应急用水,将雨水调蓄信息接入城市应急系统,根据调蓄设施位置信息,提供便捷接口。
“未来通过数字化技术实现智慧雨水管理,将雨水资源作为水资源多元保障及配置工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建立智慧雨水池管理系统,因地制宜建设雨水取水点,开发雨水多元灵活的利用途径。”刘飔颖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