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窗幕墙网】
本报评论员陶璐璐
自从我国向世界作出了碳达峰、碳中和的庄严承诺后,“碳达峰”“碳中和”成为最热词,资本市场上相关概念也轮番上涨。“双碳”目标的确立将大大加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现绿色低碳转型,各地区各部门积极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工作中有些地方、行业、企业工作着力点有所“跑偏”,也出现了不顾实际条件急于求成,蜂拥而上追热点,甚至不顾自身实际快跑、抢跑的现象。无论是从碳减排的技术研发方面,还是重点行业碳减排的路径上看,都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运动式“减碳”不可取。
7月30日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纠正运动式‘减碳’”,并强调“尽快出台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坚持全国一盘棋,纠正运动式‘减碳’,先立后破,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此前,7月2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环资司召开的2021年年中节能工作视频会议也提出要坚决杜绝“一刀切”和运动式降碳。8月17日国家发改委召开的新闻发布会再次强调“纠正运动式‘减碳’,遏制‘两高’盲目发展”。政策层面的信号已经非常明确,国家要坚决纠正运动式“减碳”,统筹有序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
实现“双碳”目标,需要积极行动、有所作为,但一些地方空喊口号、蹭热度,一些地方则有过度行动的倾向,超过了发展阶段。搞运动式“减碳”,一哄而上、缺乏统筹,不仅使减排成本和效益难以达到最优,甚至可能影响到经济社会的正常发展。有些地方政府在“抢头功”“树典型”想法的驱使下,对传统工业产业搞一刀切,有的金融机构骤然对高耗能等项目抽贷断贷,种种杀鸡取卵的做法也让很多企业有苦难言。
风口来了,谁都想飞。但是减碳不简单等于停产,也不能想当然地认为在碳达峰之前要“更有作为”,这种讨巧抑或投机的想法没有把节能和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摆在工作首位,也没有深入理解“碳达峰”“碳中和”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深远意义。近期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开展了专项检查,督促各地压减拟上马的“两高”项目350多个,就是最好的警示。
就建材行业而言,“两高”项目顶风上马的也有不少。据前不久公布的中央环保生态督查反馈结果来看,一些地方“十四五”上马“两高”项目冲动依然强烈。水泥熟料等高耗能项目产能持续扩张,在建项目产能是“十三五”增量的数倍。还有一些地方不顾产业布局现状和规划要求,争抢“两高”项目落户。在行业去产能的大背景下,任由“两高”项目盲目发展,加快碳排放速率,推动碳排放在一个相当高的水平达峰,将造成后期碳中和需承担更大的压力,付出更大的代价。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项复杂、长期和系统性的工程,需要科学部署目标任务、加强顶层设计。不论是地方、行业还是企业,都要合理设置目标,一切从实际出发,科学把握节奏。具体到建材行业,每个细分行业有不同的特点,如何计算水泥等高耗能企业的碳足迹,有针对性地制定减排路径,通过科技减排等手段以最小的代价实现“双碳”目标,或许是行业从业者更应着重关注并深入探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