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窗幕墙网】
明确定义,不再区分AB类,增加钾交换率等指标
《中空玻璃用干燥剂》修订众议意见稿之变
这是一种极小的产品:颗粒最小的,粒径为0.5mm;最大的颗粒,其粒径也不会超过2mm。它隐身于中空玻璃间隔条之下,应用于大多数建筑门窗之上,却极少被人关注。目前国内主要生产这一产品的企业,也是屈指可数。
然而,就是这样在常人看来微不足道的一种化工产品,也自成江湖,诸多是非恩怨,至今未有定论。和它有关的一些争议、诉讼,常会涉及相应的产品标准——国家标准《3A分子筛》(GB/T10504-2017)及建材行业标准《中空玻璃用干燥剂》(JC/T2072-2011)。
行业标准《中空玻璃用干燥剂》于2011年12月20日发布,2012年7月1日起实施,已实施9年有余。去年年底该标准启动修订工作,日前有了新进展。中国建筑玻璃与工业玻璃协会近日发出通知,就该标准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
与仍在实施的行业标准相比,征求意见稿主体内容由7页增加至9页,最大的变化是删除了B类干燥剂及其技术要求指标。此外,静态水吸附量删除了RH75%时≥20%的技术要求;吸水速率由≤0.7%改为≤0.5%,粉尘量改为落粉度,要求为≤0.02mg/g,成品水含量改为包装品水含量,要求为≤1.5%;增加了温升、气体解析量、钾交换率(≥38.5%)等技术指标。
“最大的变化是删除了B类产品,增加了钾交换率指标。提升了对产品质量的要求,进一步提升干燥剂生产企业、应用企业的技术指标。”江苏省某分子筛企业相关负责人总结。
“改了该改的地方。只要向好的方向去改,我们一定要支持。”一位参与标准修订的分子筛企业负责人向《中国建材报》记者表示。
充满争议的B类干燥剂
干燥剂作为中空玻璃边部密封系统的核心材料之一,主要用来保持中空玻璃内部空气层的干燥,避免中空玻璃内部出现结露,对中空玻璃寿命有着重要作用。
依据行业标准《中空玻璃用干燥剂》,根据材料和生产工艺的不同,中空玻璃用干燥剂分为两类:A类干燥剂(3A分子筛),B类干燥剂(以凹凸棒土为主体材料的球形干燥材料)。据记者了解,市场上大部分3A分子筛企业执行相应的国家标准,B类干燥剂企业执行上述行业标准。
然而,近些年来,B类干燥剂因添加氯化钙而被业内人士诟病,市场上一直对其充满担忧和争议。河南、江苏、山东、山西、福建、辽宁等地有关建筑外窗的工程技术规范或建设领域产品推广目录中也出现“禁止使用氯化钙干燥剂”“不应使用氯化钙、氧化钙类干燥剂”等字眼。
虽然B类干燥剂生产企业认为自己生产的产品是以凹凸棒土为主体材料、添加了氯化钙的复合型干燥剂,而非氯化钙干燥剂,完全符合行业标准的技术要求,且在极端干燥的中空玻璃中不会对铝间隔条、密封胶等造成腐蚀,但从行业标准修订方向来看,去除B类干燥剂已成为行业标准编制组的思路之一。
“颠覆性的改变”
征求意见稿不再将中空玻璃用干燥剂分为A类、B类,而是将定义明确表述为“用于吸收中空玻璃气体腔内水汽,使气体腔内形成有干燥气体空间的材料,以保证中空玻璃全寿命周期不出现结露”,并备注:干燥剂理化性能稳定且不对中空玻璃质量和寿命造成影响。
“从定义来看,是希望能把更多的材料囊括进去。目前来说,3A分子筛是性价比最高的、最适用于中空玻璃的干燥剂,但也不能断定未来就没有更适合的材料。”某3A分子筛企业负责人表示,征求意见稿这一变化是他们希望看到的结果。不过,该企业产品一直执行的是《3A分子筛》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变化对其影响不大。
“如果最终版本和征求意见稿主体内容一致的话,对整个B类干燥剂、含氯化钙的干燥剂生产企业来说,是颠覆性的改变。”一位3A分子筛企业负责人表示,因为行业标准中如果不再单列B类产品,相关企业就失去了执行标准,只能是企业自我声明、自己制定企业标准。
另外,我国建筑用安全中空玻璃还需要3C强制认证,强制认证时,对中空玻璃使用的干燥剂目前执行两个标准:一是国家标准《3A分子筛》,二是行业标准《中空玻璃用干燥剂》。
“如果行业标准这样修订,以后使用了原B类干燥剂的中空玻璃产品,就没有办法打3C认证标识。大部分正规的玻璃加工企业应该就不会选择B类干燥剂了。”另一分子筛企业负责人认为,这一修订方向对玻璃行业是较大的变革和推动,将有力推动整个玻璃行业高质量发展。
那么,B类干燥剂生产企业该何去何从?“我们另外制定团体标准。”江苏某B类干燥剂生产企业负责人表示。
不过,参与标准编制的一位专家提醒,征求意见稿只是一个过渡稿,11月25日之前,相关单位、专家可将意见、建议反馈至标准编制组。编制组开会讨论后将形成标准送审稿,由全国建筑用玻璃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审查。
“标委会审查会之后才初步确定内容。”上述专家表示,从以往经验来看,标准的最终版本与征求意见稿相比都会有很大的差别,“有的可能连名称都变了。”
增加钾交换率指标
征求意见稿的另一明显变化是增加了“钾交换率”这一指标,要求为≥38.5%。
钾交换率即钾离子交换率,是评价3A分子筛原粉质量性能的一项重要的技术指标。根据不同用途和外形,国家标准《3A分子筛》(GB/T10504-2017)将3A分子筛分为条形、球形、中空玻璃用球形、原粉4类,只对其中的原粉类产品有钾交换率(≥40%)的技术要求,对其他型材类(条形的或球形的)分子筛则没有要求。
据了解,3A分子筛原粉类产品正是将4A分子筛原粉中的部分钠离子交换成钾离子而获得的。将原来4A分子筛原粉大约4埃的孔径调整为3埃,达到了只吸附水分子而不吸附其他小分子物质的目的,根据国家标准,这一交换率要达到40%以上。
一位参与标准修订的企业负责人解释道,钾交换率越高,说明3A分子筛的原粉含量越高,吸附性能越好,所以征求意见稿里加入了这一指标。
有分子筛生产企业负责人表示,增加了钾交换率这一要求后,其他指标的要求也需相应调整。按照征求意见稿中钾交换率≥38.5%的要求,对应的干燥剂静态水吸附量得达到20%以上,这将大大提高行业产品质量水平。
另有部分分子筛企业负责人分析,干燥剂的各项指标都是密切相关、联动的,如要求钾交换率≥38.5%的话,生产企业就得增加原粉的比重,整体成本将会增加。另外,因原粉没有粘结性,比重增加后,3A分子筛成品的强度、落粉度等指标也会相应发生改变,甚至可能会影响3A分子筛结构力学上的一些指标。但这些并不是它的主体指标,而是与生产适配有关。
不过,也有分子筛生产企业对加入这一指标感到很“诧异”。“首先由于技术的不断发展,现在的球形3A分子筛根本就不需要这么高的交换率就可以完全达到各种3A分子筛的吸附性能,而且在新技术条件下,钾交换率越低的产品其吸附性能越高,用它生产的中空玻璃寿命越长。”山东某分子筛生产企业负责人认为,这两年3A分子筛吸附水平的不断提高,与钾交换率不断降低有很大关系。为此,该公司还成功申请低钾型3A分子筛发明专利,专利文献中的3A分子筛钾交换率低于38%。
“如果在有公开发明的前提下还采用发明前的旧标准要求钾交换率高于某个值,这不是开历史的倒车吗?难道标准是为了某些技术落后公司的私利而保护旧技术反对新技术吗?”上述企业负责人认为,新技术所生产的产品无论在性能、价格优势还是环保优势,都远远超过使用旧技术生产的高钾型3A分子筛。
其次,因为征求意见稿中没有限定中空玻璃干燥剂一定要使用3A分子筛,而钾离子交换率只是分子筛类干燥剂的概念,其他类型的干燥剂不一定涉及这个概念,这也与标准中材料的开放性要求背道而驰。限定“钾交换率”这一指标相当于限定中空玻璃用干燥剂只能使用高钾型3A分子筛,显然是有悖于标准制定初衷的。
在该企业负责人看来,“钾交换率”这一指标与中空玻璃质量和寿命没有任何关联,加入本指标除了能够抑制技术发展,保护落后技术企业,对中空玻璃的行业健康发展没有任何效果。
再次,加上钾离子交换率指标也违背绿色发展概念。上述企业负责人认为,随着分子筛绿色合成与绿色改性工艺的发展,节能降耗保护环境,使用洁净技术生产化工产品已经是大势所趋,原有“水热离子交换”工艺所产生的耗能、钾资源消耗、水污染等问题除了增加成本外,也不符合国家“双碳”和节能减排的发展要求,是一种技术落后的表现。
“纵观关于3A分子筛的标准、中空玻璃生产规程附件标准及中空玻璃干燥剂行业标准,废弃的和现行的都没有对钾交换率的要求。在国标中,也只是对3A分子筛原粉的钾交换率进行检测。”上述企业销售部门负责人表示,在符合中空玻璃所有的吸附特征的条件下,检测干燥剂的钾元素含量既没有方法更没有必要,不明白为什么要加上与中空玻璃质量无关的指标。
另有3A分子筛企业负责人也表示,目前国家标准对钾交换率的检测方法只适合3A分子筛原粉,型材3A分子筛按该方法测试,会出现盐酸溶解不了的物质,从而得不出正确的结论。他建议征求意见稿应加入相应的检测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