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半年以来,因限购限售、房贷额度收紧等调控政策影响,全国楼市普遍遇冷,多数房企销售回款变慢,现金流重要性凸显。
近期,市场融资消息不断,为筹措资金头部房企融创中国采取出售股权、配股等多种举措,预计获得90亿资金;先后通过银行间市场融资的企业也在行动,据不完全统计,11月10日以来,共有25家房企及城投企业宣布在银行间市场融资,所涉金额达287.8亿元,数额及发行企业数量相对较高。
房企忙融资
11月14日晚,融创中国发布了关于公司配股筹资,以及董事会主席孙宏斌向集团提供无息借款资金、出售融创服务部分股权的相关事项,公司预计获得90亿元资金,加上此前出售贝壳股权、项目和商管板块股权等形式回笼的资金,不到一个月时间,融创中国回笼资金超过160亿元。
根据公开披露数据,截至2021年6月30日,融创中国账面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1010.99亿元,一年内到期的短期债务为909.62亿元。当时非受限现金短债比约为1.11,较去年底提升约0.03个百分点;净负债率约为86.6%,较去年底下降约9.4个百分点;剔除预收款项后的资产负债率约为76.0%,较去年底下降约2.3个百分点。10月份,融创中国可动用资金约700亿元,近半年无美元债到期兑付。
此外,在银行间市场融资出现回暖下,众多房企密集发行中期票据和超短融资券。
据悉,11月10日,常州城建、北京住总、小商品城宣布拟发行超短融资券,镇江城建公告拟发行4亿元的中期票据;到11月11日,保利发展宣布拟发行20亿元的中期票据,将银行间债券市场的融资主体从城投扩展到主流房企,而后11月12日,光明地产宣布拟发行5亿元中期票据,招商蛇口公告拟分别发行30亿元的中期票据和超短融,企业融资“冰冻”状态有所缓解。
据不完全统计,11月10日以来,共有25家房企及城投企业宣布在银行间市场融资,所涉金额达287.8亿元,数额及发行企业数量相对较高。与此同时,本轮房企融资审批速度相对较快,小商品城11月10宣布拟发行的10亿元超短融计划,已经于11月15日发行完成。而柳州建投11月15日将拟发行不超过8.8亿元(含8.8亿元)的中期票据的计划确定为顶额8.8亿元。
房企扩张节奏下降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1年1-10月,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额同比增速为7.2%。房地产开发投资从“过热”区间进入到“温和”区间。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称,近期信贷政策和发债政策开始放松,客观上会使得此类数据下行的速度放缓。尤其是各地督查项目开工,防范停工,客观上也有助于此类数据不会过快下滑。
2021年1-10月,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增速为7.3%。单纯看此类数据,虽然持续收窄,但预计全年不会为负。
房企扩张与销售节奏趋同,拿地力度的转折点同样出现在6月。据克而瑞数据,2021年前10月TOP100房企拿地额同比下降7%,较前5月下降39pct,相比2020年全年下降33pct。分梯队而言,TOP30房企拿地力度多数在收缩。TOP5、TOP6-10和TOP11-30房企拿地额占TOP100房企拿地额比例分别为19%、13%和28%,较20年全年分别-3、持平、-2pct。
拿地强度方面,今年前10月整体有所下降,TOP30的地售比(拿地额/销售额)为30%,较20年全年下降4pct。其中TOP5、TOP6-10和TOP11-30房企拿地强度分别为25%、33%和33%,较2020年全年拿地强度分别下滑6、4、3pct。按照“三道红线”标准分档,2020年TOP30房企中已无橙档房企,绿、黄、红档房企拿地强度分别为35%、30%和15%,较2020年全年拿地强度分别下滑4、5、9pct。
华泰证券分析,重点房企的拿地强度降至2017年来(可追踪最早数据)最低值,较2019年更低,但与2019年不同的是,现阶段房企土储的充沛度远低于2019年水平。分梯队来看,头部房企的拿地积极性相对更为疲弱,财务分档下各梯队房企拿地强度分化程度更明显,资金压力是拿地意愿下降的重要因素之一。
事实上,今年上半年融创在土地市场上依然凶猛拿地。在北京的首轮土拍中以180亿元的权益成交地价位居榜首。公司上半年合约销售额亦创新高,达3207.6亿元,同比增长64.3%,营收958.2亿元,同比增长23.9%。但利润增速不及收入,核心净利润为131.5亿元,同比仅增长0.8%。
在此前的中期业绩投资者会议上,孙宏斌即表示,降低融资成本和负债率是融创中国的首要任务,目标是三年内将融资成本从8%左右降至5%左右,因此下半年将保守拿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