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窗幕墙网】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安能集团总工程师张利荣指出,新中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房屋、交通、市政、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超高建筑、特大桥梁、特长隧道、高坝大库等稳居世界前列。
但我国建筑使用寿命较短问题突出,以房屋建筑为例,先进国家房屋建筑使用寿命为70-132年,而我们平均使用寿命不及设计使用年限的60%,大约只有30-50年,是巨大的资源和财富浪费。
张利荣委员认为,造成我国建筑巨大浪费的主要原因有:
一是部分建筑规划设计不科学、建设程序不合规、使用维护不达标。有的因规划不周或行政干扰而建了拆、拆了建,甚至刚建好不久或在建设中就被拆除,有的因建设程序不合规被查处后而长期闲置或烂尾。有的建筑使用维护未按要求进行,导致使用寿命缩短。
二是部分建筑质量有缺陷、可靠性不高、可维护性较差。独墩桥坍塌事故屡屡发生,“楼歪歪”“楼脆脆”也时有报道,大桥异常振动、悬索大桥螺杆断裂、大楼振动等安全可靠性问题,导致建筑使用功能下降,甚至引发社会担忧或恐慌。部分建筑抵御灾害能力不足,因灾损毁概率高。部分建筑可维护性较差、维护成本高,少数水坝放空设施未设置在库底,导致水坝底部维护的难度非常大。
三是建筑设计使用年限偏低。《工程结构可靠性设计统一标准GB50153》规定:房屋建筑结构和港口工程结构的设计基准期为50年;铁路桥涵结构和公路桥涵结构的设计基准期为100年。《建筑结构可靠性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规定:普通房屋和构筑物的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标志性建筑和特别重要的建筑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为100年。水利水电工程、公路工程、铁路工程、港口工程等设计使用年限主要分为100年、50-60年、25-30年三个档次,仅有水利水电工程中一等水库的合理使用年限设为150年。
主要建议
张利荣委员指出,提高建筑使用寿命,是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要坚持建筑是为人服务的基本理念,坚持安全耐用、先进可靠、绿色节能、经济适用等建造原则,坚决防止盲目追求建筑的“高、大、长、奇、洋”。
1
提高建筑设计使用年限。建立建筑重要性级别分类规范,适当提高建筑设计基准期时长和设计使用年限。如将房屋、港口的设计基准期由50年提高到70年,水利、公路、铁路等由100年提高到135年。如将建筑划分次要、普通、重要、特别重要、超级重要等级别,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和建筑技术进步情况,设计使用年限分别为25-50年、70年、135年、200-300年、1000年。超级重要的建筑,按千年标准进行设计建造,为子孙后代留下一批象都江堰、赵州桥这样福佑中华名垂千古的超级工程。
2
提高建筑可靠性和耐久性。重视建筑的系统可靠性和防灾抗灾能力,推进由结构可靠性向系统可靠性升级。超高建筑、特大桥梁、特长隧道、高坝大库、重要堤防等特别重要工程或超级重要工程,不仅要设计论证结构可靠性,还应设计论证其系统可靠性和长期的防灾抗灾能力,防范单件损坏、局部损坏引发安全事故甚至整体崩溃。加强建筑材料及建筑结构的耐久性研究,经济投入相当时,应优先使用可靠性高、耐久性好的建筑材料和建筑结构,从而提高建筑使用寿命。
3
强化建筑全寿命周期管理。明确参建各方对建筑全寿命周期的责任,特别是建设单位的主体责任。推进建筑全寿命周期的规划设计、施工建设和使用管理,着力提升规划设计的科学性,把建筑的运行维护和寿命结束后拆除等纳入设计内容,提高建筑的免维护性、自维护性和可维护性。
强化既有建筑使用管理,建立定期维护标准。规范建筑拆除的技术标准和行政许可要求,明确规定建筑使用时间在规定范围内不应拆除,否则要追究责任方责任,例如未达到70%设计使用年限而要进行拆除的;超过规定时间的,其拆除也应经过论证和批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