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稣的这番话揭示了一个奇妙的人生现象:从宽广大路出发的人经常走投无路,从羊肠小道出发的人却往往能抵达遥远的天际。假如从这个角度来审阅当下国内出口状况,你就会发现,无论是经营生意还是经营人生,这话都同样适用。
众所周知,这几年,中国陶瓷出口一直保持较快的增长势头。在行业原材料价格上涨、国内市场日渐饱和、利润空间缩小的不利状况下,建陶出口这一块可谓"这里风景独好"。据海关介绍,去年广东共有3468家陶瓷企业参与出口,业内更有"卖茶叶、丝绸的都去做陶瓷出口生意"之说。为什么大伙都热衷于扎堆搞出口呢?说到底,出口市场风险相对较小。我们知道,眼下建陶产品出口的增长方式主要还是体现在传统的依靠出口数量的增加上,绝大部分出口依靠给外方品牌做加工,或者是以贴牌为主的订单贸易。也就是说国外厂商要什么,大伙就生产什么,就图个加工费。最不济还有国家出口退税政策给顶着。一句话,市场风险小,这是众陶企一窝风地奔向出口的原因。
按说低风险的贴牌出口这扇宽门该能通往康庄大道了吧,其实恰恰相反。由于仅依靠数量扩张,缺乏出口品牌,产品雷同,附加值低,导致出口价格不断走低,还连带引发多国反倾销诉讼。也就是说,我们消耗了大量的原矿材料、能源和人力搞出口,但基本没赚到钱,严重时甚至是"赔本赚吆喝"。正因为陶企总体上还位于加工制造这一低增值环节,而以品牌为标志的研制、开发、设计、营销等高增值环节则主要控制在外方手里,你又怎能在价格谈判中占得优势呢?有道是"弱国无外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