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窗幕墙网】近日陆续公布的3月份经济金融数据显示出经济面临的下行压力加大,再结合国常会提出“适时运用降准等货币政策工具”,市场对于央行即将降准或降息的呼声很高,甚至不乏有声音喊出4月15日就是最近的政策观察窗口。
不论从政策实施的必要性,还是政策腾挪的空间看,近期降准或降息都是可行的。尽管有观点认为目前我国经济面临着外防输入型通胀、内防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复杂形势,这种局面对使用货币政策总量工具而言收效甚微,但我国目前除了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外,预期转弱的问题在疫情多地散发的当下亦尤为凸显。作为具有明显政策放松信号的全面降准、降息等总量工具若在此时推出,最快的政策传导效果不是能立马提振有效信贷需求,而是会被看作一种与市场关切同频共振的政策反馈,让市场感受到政策主动作为、及时作为的暖意,提振市场信心。
从政策腾挪空间看,降准降息的空间也依然充足。尽管近日中美利差快速收窄,10年期中美国债收益率时隔12年首次“倒挂”,一些观点认为这会掣肘货币政策总量宽松。但需要强调的是,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货币政策会坚持“以我为主”的对内优先原则。相比于担心因中美利差收窄导致跨境资本流出加剧,当前我国货币政策的优先目标是助力国内经济稳增长。更何况,10年期中美国债收益率“倒挂”的风险有被夸大之嫌,考虑到通胀因素后,当前中美实际利差仍为正,加之随着人民币汇率弹性的增加,汇率双向波动就可发挥吸收内外部冲击的减震器作用。只关注中美利差担心跨境资本流动,而忽略国内经济稳增长的迫切需要,是对政策预判的舍本逐末。
4月15日将是央行例行操作中期借贷便利(MLF)的时点,也将给政策利率降息带来想象空间。下调MLF利率可降低银行负债端成本,并通过“MLF利率-LPR利率-贷款利率”的传导路径惠及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下行,减轻企业和居民偿债负担。
不过,货币政策不是万能的,当前稳定经济增长,稳定市场预期,还要着眼于加强实体经济自身“造血”功能。畅通供应链、产业链,让企业有订单,让居民有收入,只有这样才能改善实体经济自身的现金流,预期的转好才能水到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