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博亮最早是做家具的,什么样的契机促使您放弃已经很成熟的业务而投入行业?
10分钟下定决心做木门
于总:说起这个事比较长,最早我是在哈尔滨做实木家具起家的,94年开始投入到木器行业中的。在哈尔滨做到98年的时候我才来到了北京,到了北京以后也一直在做实木家具,而且当时实木家具做的也非常好,在北京也有一定的知名度,深受客户的欢迎和喜爱。我做的家具比较早,采用现代化设备也是比较早的,我在98年来到北京后就购进了牡丹江的木工机械设备,那时候各个厂家还是用手工去做。要是采用机械设备以后就高于其他的行业了,随着企业的逐渐发展,当时国内就有了国外的设备,金田公司在国内做德国豪迈的设备代理,我就试着进了几台,感觉国外的设备确实比较好使,做起来也比较精准。通过使用他的设备,因为金田公司也为了卖设备,就邀请我们到德国去考察,考察德国豪迈的木工机械制造基地。当时是94年,到了德国以后,我们下了飞机当天就去了一个超市,到了一个超市以后我就看到了木门,而且这个木门我当时看了确实惊呆了。
记者:您见到的是什么样子的超市?
于总:就是普通的小的建材超市,里面有家具,也有木门,当时看到以后真的很惊讶,在这以前我们中国的木门都是很传统的,都是一些实木的,还有夹板门,款式都是很普通的,当时看德国木门的时候确实很惊讶,无论从做工上、款式上、油漆上都非常漂亮。我在那站了足足有10分钟,就在想全地球上只有德国这个木门是最好的,根本就没见过,所以我就立志回国以后要做木门,在中国做。虽然看这个门比较好,但是能看出来它不是实木的东西,所以就要研究它的工艺。我就跟商家谈了,我说在德国看一家木门的工厂,后来他们和德国的木门也非常费劲的联系上了,一般也不让你去参观,因为他得知我要去做木门,我要做木门毕竟要进设备,进设备就积极努力的给我联系。进了他的工厂以后又令我很惊讶,是整条的流水线,线的这边上原材料,到线的那边就打包成型把货运走了,但是这种门只不过是一个,样式很单一,不带什么木线,如果带木线是上不了线的,但是我看了以后知道工艺是怎么做的,这是给我最大的启发。回来以后我就试探着用我现有的木工机械,当然我在那里也进了一些设备,回来以后我用我原有的设备和我新进的设备模仿的做木门,大约用了也一年的时间,把这个木门做出来了,等我把它推向市场的时候,中国的这些客户又是很惊讶。
记者:大家都没见过。
于总:他们都认为我这个门都是从德国购进来的在内地销售,当时销售也非常好。因为在当时中国的市场,就是和夹板门,、夹板门又没有油漆、又不带套,我这个门又有油漆、又带套,推向了市场,所以用户对这个是比较认可的。实际这里面有一个故事,我在引进门的时候就考虑到确确实实能不能适合中国的国情,这是很重要的,因为我当时看了套装门,套装门的缺点是门套都是用了成片组合的,这样组合起来门的45度角不严密,就是结合的不好,能看到缝隙,还有脸线和板在接触的时候也是有缝隙。所以我感觉如果把德国的套原装拿到中国,在中国老百姓当中肯定过不了这一关的。所以我就先制造了木门,制造了木门以后我就开始研究套,我根据中国的国情把欧洲的拆装套和中国很传统装修做的门套结合起来以后做了一个我们自己起名叫子母套,我们就把装门这边称为母套,不装门那边称为子套,我们就分成两个框架,到客户家把它结合在一起,这样做下来以后非常完美,就跟中国传统式的装修是一样的,现场去订、去喷漆、去打磨,这样就解决了。而且我是工厂加工,但是有一个弊病,运输起来比较困难,因为把它组合成一个完整的套门,像拆装套放在车很方便,但是我们的子母套目前也是我们的专利产品,子母套产品市场销售的非常好。
等我们做完了成套上市了以后,在市场上是比较认可的,目前来说,随着木门的发展,老百姓也逐渐的认可这个拆装套了,而且我们现在的拆装套在我们公司占有比例也占了百分之五六十以上。
记者:通过您刚刚讲过的一段故事,也能感受到博亮是随着中国木门行业的发展成长壮大的,您认为中国木门行业这些年可以分为哪几个比较关键的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