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窗幕墙网】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德信中国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德信中国”,2019.HK)旗下唯一存续美元债交换要约还未有定论,其创始人又宣称拟出售旗下物业平台。
11月2日,德信中国召开旗下唯一存续美元债投资人会议。会上,德信中国透露,相关方面正与多家机构磋商出售其所持德信服务集团股权事宜。若该项交易成功,在保证企业正常经营的前提下,德信中国会拿出一部分资金用于支付美元债利息。
对于出售物业平台,德信中国方面并未透露更多详细信息,只是表示该谈判需要时间,且仍有不确定因素。
而此时距离德信中国公告其美元债交换要约还不足一月时间。
最新的消息是,12月5日,德信中国发布公告表示,上述美元债已于12月3日到期,所以票据已自联交所退市,但目前该票据仍处于交换要约中,若票据持有人需要有关该票据的进一步资料,可与德信中国联络。
出售物业缓解流动性压力
作为“浙系房企四小龙”之一,德信中国一直根植于浙江,主要专注于住宅开发、商业和综合性物业的开发、运营及管理,是一家老牌浙系房企。
在美元债兑付压力被曝出之前,德信中国一直是业内坚持不躺平的企业之一。据一位接近德信中国的相关人士表示,在唯一的一笔美元债提出交换要约之前,德信中国一直坚持按时兑付境内境外各项债务,且保持境内外未新增贷款。
11月18日,德信中国发布公告,称对旗下唯一一笔存续的美元债提出交换要约。其表示,选择将美元债提出置换也是在当前行业环境下做出的市场化举措,同时也是响应政策号召,集中有限资源优先用于“保交付、保品质”,只有这样才能保障购房者、债权人、员工在内的所有利益相关方的权益。
同时,在交易商协会召开的民营房企融资座谈会上,德信中国也作为重点民营房企参加了会议,同时,公司也正积极沟通,力争借助近期落地的“三支箭”增加融资可能性。
不过,德信中国相关人士也表示,政策落地仍需要时间。而资产处置、存货变现的方式可能是帮助公司短期获取现金流的有力手段。正因如此,德信中国才有了出售物业平台的打算。
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与房地产开发业务不同,物管企业现金流相对稳定,盈利能力可观,资质相对优秀,所以从去年至今,不少出现流动性危机的房企第一想到的就是转让旗下物业资产获取资金。
物业仍是资产变现较好选择
短短两年时间,房企对旗下物业公司的态度就有了一百八十度大转变。
在房地产发展如日中天的时候,推动物业上市成为每个房企的必备动作。从公开资料来看,物业公司赴港上市爆发于2017年年底,尤其是2019年至2020年,物业公司掀起了上市热潮,29家公司或以IPO、或借壳的方式登陆资本市场。克而瑞物管的统计显示,2021年上半年,仍有21家中小型物企密集递表,超过2020全年17家的上市物企数量。随着2021年下半年房地产市场急速遇冷,物业这股上市热潮也有退热的趋势。
与此同时,由于不少房地产企业遭遇流动性危机,而物业公司资质相对优质,能够在短时间内出手变现,所以不少房企如蓝光发展、花样年、富力集团、禹洲集团等房地产企业开始将物业平台摆上货架。
接手这些物管公司的基本都是对规模扩张有需求的头部物企,例如华润万象生活、碧桂园服务等。
以华润万象生活为例,今年以来,该公司在收并购市场已经四度出手,相继收购了禹洲物业、中南服务等。碧桂园服务更是从2021年开始就大手笔收并购,接连买下富力物业、蓝光嘉宝服务、邻里乐、中梁百悦智佳等。
据公开报道统计,2021年物业管理行业已披露相关信息的并购交易达77宗,涉及并购方36家物业企业,交易金额约362.5亿元,创历史新高。2022年,虽然物业行业收并购有收缩的趋势,但仍然有多起收并购交易引起了业界关注。据克而瑞物管统计,仅今年三季度,上市物企就披露了12起并购,总计披露交易金额18.4亿元。
除了头部物业企业频繁收并购中小型物企,一些资本方也意图涉足物业领域。例如11月22日,金科服务公告表示已被博裕集团要约收购。紧随要约截止,博裕集团及一致行动人士拥有4.24亿股股份,约占总股本的64.98%,其中博裕集团持股34.63%,持股比例超过金科地产集团,已成为金科服务的第一大股东。
此外,12月6日,中国奥园也在其官网发布招标文件,公开招标出售旗下奥园健康29.9%已发行股本。
可见,在房企融资“三支箭”尚未全面落地生效之前,对部分困难房企而言,物业公司仍然是资产变现的较好标的和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