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的中小企业正处于产业转型升级的时代,除了优化自身管理、强化信用体系建设,更需要关心商业模式和发展方向。从去年金融危机袭来之时,政府部门就出台了很多促进中小企业平稳健康发展的政策,如广东省中小企业局发起的"银政企项目",九大银行参与项目合作,共同搭建了中小企业融资平台,推出了多种针对中小企业的扶持贷款优惠政策和金融服务产品,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促进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中小企业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和重视,但是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始终没有得到根本性的解决,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仍然任重道远。
融资战略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企业经营的好坏,以往中小企业的资本积累主要有以下三大误区:
第一,过于保守,完全靠自身资本积累,不敢进行融资。这类企业占有很大的比例,表现出一种过度求稳的状态。中小企业在"一次创业"时,由于规模小,多数企业可以自行解决资金投入问题,但"二次创业"则是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需大额资金,而完全依靠"一次创业"时所积累的资金,则根本不可能进行"二次创业",但许多中小企业过于保守,不愿再承担风险,最终走上衰败的轨迹。
第二,贪大求全,过度购并。企业购并是指一家企业通过兼并和购买另一家企业全部或部分资产,从而控制,影响被购并的企业,以增强企业竞争优势,实现快速扩张的发展方式。许多中小企业家为了获得规模经济效应,盲目求大,好似规模经济就是数量的简单相加,忽视了规模经济更是资本质的提高,即资本运营效率和效益得以提高。
第三,"连锁融资"方式。主要是指一些企业为了贪图一时的快速发展,盲目向银行贷款,通常采取以现有的企业资产抵押来贷款,再用贷款去兼并别的企业,以此循环进行,达到迅速扩张的目的,一旦企业经营不善,后果就是致命的。
在资本经营的问题上,清华长三角研究院民企研究中心民企治理专家曾水良认为, 中小企业还有一个很容易出现的"误区",即资本经营就是向外扩张,就是企业兼并,就是向社会融资。实际上这些并不是资本经营的全部,还有另一种形式的资本运作,那就是站在战略的高度对企业的一些并非不良的资产在"含金量"较高时进行出售,并借机对企业的经营战略进行调整。
中小企业融资的"瓶颈":
任何企业要想高速发展,壮大自己的实力,都必须要融资。国有企业可以通过国家一次投资而完成,中小企业则只有完全靠自己,因而中小企业必须要有十分妥当的融资战略。正如经济学家吴敬琏说的,融资难已成为当前阻碍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中国的中小企业至今无法与资本市场结缘。一是,在银行和某些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存在着信贷的心理障碍,要想尽快贷款,没门!使中小企业陷入了营运资金短缺的困境,在万般无奈之下,被迫引入高成本资金。这不仅制约了中小企业的发展,而且增加了金融风险。二是,融资成本高。我国金融市场发展还不规范,增加了企业获得发展资金的成本。
不仅如此,在我国,不论是作为间接融资的银行信贷还是企业直接融资的证券市场,都是主要为国有企业的发展提供服务的。而家族企业,因缺乏国家的政策支持和自身经营透明度不够等原因,银行对家族企业总是采取歧视政策,即使对效益较好的家族企业,银行也较少考虑。证券市场的建立,更大程度是为国有企业的发展提供融资渠道,家族企业通过上市获得融资的壁垒很高。在中小企业发展的过程中,有一个很普遍性的问题,即企业很少贷款,甚至根本不贷款。而在当时,贷款并不像现在这般困难,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中小企业经营者的观念误区,许多中小企业的经营者根本没有资本经营的意识,以为货款经营就是企业没有实力的表现。
许多中小企业科技企业在其发展的过程中,将"技术经营"作为企业滚动发展的"法宝",为了求稳对"资本经营"一直采取避而远之的态度,直到资金问题成为制约企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时才"恍然大悟"。但是,这时又很容易出现另一种情况:一些中小企业虽然不得不走上"技术经营+资本经营"的道路,然而由于长期受"技术经营"思想的限制,因此在资本经营的问题上无所适从,于是,一些中小企业便主要依靠自身力量进行非专业化的操作,其结果白白耽误了许多大好时光。我们认为,资本经营绝对应该是一种专业化的行为。资本经营可以为我们提供一种在传统思维下根本无法实现的新的经济增长方式,因此,我们也必须走出传统的思维模式,真正按照资本经营的规律进行运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