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渐回暖的楼市也在刺激着装修、家居建材产品的销售。而众多的企业能否将市场的春天转化为厂商自己的春天?
春风习习:展会扎堆凸显竞争惨烈
本月初在顺义新国展举行了"第十六届中国国际门业暨建筑装饰五金博览会",在展会唯一的入口位置有三家小的厂家竞相发产品单页、画册,发人深省的是厂家前脚刚发出,后脚就被观众扔到了地上。
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在中国市场,3月历来是春节后各大厂商争夺市场的重中之重的月份。政府对经济的强力刺激、楼市的渐趋回暖,勾起了门业厂商对市场的美好预期。而3月份以"门"为主题的展会就达5场之多,分布在北京、上海、广州、济南几大核心市场区域。展会频频,一方面说明市场庞大,同时也凸显出竞争的激烈。对于"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展会,木门厂家也在有选择地参展,如在新国展举行的"门业暨建筑装饰五金博览会",润成创展、TATA、梦天、山西孟氏等知名木门厂家并未参展。
据统计,近3年来,国内木门行业总产值年增长率达25%,从2006年的320亿元到2007年的400亿元,再到2008年的500亿元;木门出口额也年均递增10%以上,从2006年的4.94亿元到2007年的5.57亿元,再到2008年的6亿元。巨大的市场蛋糕吸引了众多木门后来者加入,全国从事木门生产的企业已达3000家以上。
位居中国木门30强的宁夏华泰龙木门在北京的专卖店不多,春节前夕东四环红星•美凯龙专卖店悄然撤退。同样是木门30强的曼帝诗木门,2008年将其在北京的所有专卖店全部撤销。个中缘由,耐人寻味。不过可以看出一个信号,北京木门市场的竞争已经从"激烈"演变成"惨烈"。管中窥豹,可见一斑。由此推及全国市场的竞争格局,可以想像"几多欢喜几多愁"。
315前夕,某网站开展了一项面对家装主材的关注度调查。相对于橱柜、卫浴、家具、地板、瓷砖和涂料这些同为主材的"伙伴",木门显得备受消费者冷落。其中,橱柜所获关注度最高,为23.65%;卫浴、家具、地板、瓷砖紧随其后;关注度在10%以下的仅有涂料和木门两类,而涂料的关注度为9.46%,木门关注度仅为7.43%。
一方面是品牌林立供给增加,一方面是危机未去有效需求不足,木门市场在春风习习中不乏一丝寒意。
风沙阵阵:品牌混战亟待行业洗牌
在京城各大家居建材城,经常冒出一些闻所未闻的木门品牌。由于进入门槛相对较低,许多中小企业在利润的驱使下涌入木门市场,使用非流水线、非规模化式生产,并进行低价倾销,有的木门价格低至每扇100元,严重扰乱了原有的竞争秩序。
以北京为例,仅在通州工业区就聚集了上百家木门加工厂,大兴、昌平等郊区的木门厂同样数不胜数。暗访调查发现,很多都没有质量管理制度和标准,连最基本的专业质检岗位都没有设立,所有质量标准单纯依赖经验丰富的工人进行评定,产品的制造者成为产品的检验者。其最终交给消费者手中的门,质量如何保证?不得而知。
据不完全统计,中小型木门加工生产企业每出货十家就会有三家甚至更多的返修,严重影响了行业健康发展。若不是金融危机,它们必然会继续兴风作浪。
方兴未艾的木门市场表面上是一派繁荣,实则暗流涌动、险象环生。由于木门市场是近年来才蓬勃发展的新兴市场,并未形成口碑稳定的强势品牌,虽然有"木门30强"等荣誉奖项的评定,但在三鹿危机事件发生后,奖牌已经失去了公信力,普通老百姓对于众多的木门品牌之间的差别不甚明了。
木门是耐用消费品,一旦安装将伴随消费者一生,木门的质量关乎消费者的身体健康甚至是生命安全。因此,迫切呼唤中国木材流通协会等行业组织出台更加严格、令行禁止的行业标准和行业自律规范,必须淘汰一批产品质量不过关、浑水摸鱼的小企业。这既是对消费者的健康负责,也是对大品牌多年的技术投入负责,对行业的健康发展负责。
而在木门市场深耕多年的大、中型木门知名品牌,也有必要加强自律,让消费者明明白白消费、安安全全消费,才能将市场的春天转化为厂商自己的春天。
喜忧参半的是,有着"全球门业第一展"之称的"第八届中国国际门业展览会"即将在北京农展馆拉开帷幕,全国各地的木门厂商也纷纷屯兵首都,摩拳擦掌,期冀打一场漂亮的牛年开局战。也请行业组织和消费者擦亮眼睛,对劣质的木门生产厂家集体"说不",让其无路可走。
最后,但愿木门厂家在即将开展的展会上带给消费者的是满意和惊喜,收获的是"春风拂面",而不是一脸的"风沙"。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