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窗幕墙网】家居消费涉及领域多、上下游链条长、规模体量大,采取针对性措施加以提振,有利于带动居民消费增长和经济恢复。近日,商务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市场监管总局等12部门印发《关于促进家居消费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措施》),提出4方面、11条政策举措。
7月18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相关部门负责人介绍了“促进家居消费着力扩大内需”有关情况。
找准“发力点”提升供给质量
“以绿色化、智能化、适老化为‘发力点’,提升供给质量,创新消费场景,改善消费条件,优化消费环境,疏堵点、解难点、治痛点,促进家居消费恢复和升级。”商务部副部长盛秋平说,《若干措施》有4个特点。
一是注重政策协调联动。《若干措施》将促进家居消费与老旧小区改造、住宅适老化改造、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完善废旧物资回收网络等政策有机融合,形成促消费的合力。
二是坚持供需两端同时发力。《若干措施》坚持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提出支持企业加快智能家居产品研发、开展家居产品反向定制、促进智能家居设备互联互通、支持家居适老化改造、支持旧房装修和局部改造等举措,着力提升供给质量和水平。
三是加快绿色低碳循环发展。《若干措施》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提出扩大绿色家居产品销售、促进二手家居产品流通、健全废旧家电家具回收网络等举措,打通家居新品销售、二手产品循环利用、废旧产品回收的全链条。
四是着力构建“大家居”生态体系。《若干措施》坚持系统观念,涵盖家电、家具、家纺、家装等多领域,贯通生产制造、物流配送、批发零售、设计装修、售后服务等各环节,鼓励家居企业加强产业链供应链协同,为消费者提供一站式、全场景家居解决方案。
促进产业升级和消费升级
家居产业是实现家居消费升级的重要基础。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司长何亚琼说,目前,我国家居消费成为仅次于汽车的家庭第二大支出,呈现出绿色化、智能化、定制化、融合化发展趋势。下一步,工信部将与各部门着力在优供给、强产业、扩消费、促发展等方面发力。
在保障家居产品质量方面,市场监管总局质量监督司负责人王胜利表示,市场监管总局不断完善家居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加强家居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强化绿色家居产品认证监管。下一步将继续在家居产品标准、认证、质量安全及价格监管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着力保障家居产品质量,维护市场秩序,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住宅小区是居民生活的主要空间,家居消费的主要场景也是在小区。推进老旧小区改造、住宅适老化改造、便民生活圈建设等工作,对于促进家居消费、提高居民生活品质具有重要意义。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房地产市场监管司负责人周韬介绍说,将创新消费场景,结合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支持居民旧房装修等;提高居家适老化水平,加强技术指导;发展社区便民服务,推进社区便民商业服务设施建设;有效改善消费条件,完善废旧物资回收网络。
“打造旧房装修和局部改造样板间,推出价格实惠的产品和服务套餐”“鼓励有条件的居民小区利用闲置房屋设置家电家具临时存放场所,方便居民开展装修”“推动在居民小区规范设置废旧家具、装修垃圾投放点,推广线上预约收运”。《若干措施》提出一系列惠民举措,解决二手房装修的相关痛点问题。徐兴锋说,除了打造“样板间”、开发“储藏室”、设置“回收站”三条便民措施,《若干措施》还专门提到,充分调动居委会、社区等基层组织积极性;鼓励金融机构在依法合规、风险可控前提下,加强对家居消费的信贷支持。“总之,提供更多的服务和便利,充分释放家居消费的潜力。”
优化农村消费市场供给
我国农村是拥有近5亿消费人口的庞大市场,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实施,农村消费市场发展空间广阔,潜力巨大。盛秋平说,为促进优质家居产品进入农村市场,提高农村居民生活水平,商务部会同有关部门扎实推进县域商业体系建设,组织开展绿色智能家电、绿色建材下乡,扩大农村家居消费,取得了积极成效。下一步,将重点从3个方面入手,进一步促进农村家居消费,更好满足农村居民美好生活需要,即优化市场供给,让农村居民拥有更多选择;加强政策支持,让农村居民得到更多实惠;畅通物流配送,让农村居民享受更多便利。
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推力,绿色建材下乡活动是重要的稳增长举措。何亚琼表示,工业和信息化部等6个部门从2022年开始启动绿色建材下乡活动,现在已经在浙江、山东、天津、四川、湖南、广东、福建7个省(市)开展了试点活动,并且建立公共信息发布平台,与电商企业一起开展活动。今年又增加了江苏、河南、广西、河北、江西等5个试点地区,进一步加大绿色消费、绿色建材下乡力度。
目前,全国绿色建材获证企业已有4305家,累计发放绿色建材认证证书7284张,比2022年活动刚开始的时候分别增长3.3和3.8倍。下一步,我国将继续加大宣传推广力度、推动产品升级、促进消费应用、探索产业下乡,带动绿色建材全产业链走进农村,打造一批特色产业集群,为乡村产业振兴、美丽乡村建设和拉动消费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