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窗幕墙网】2025年,我国城镇新建建筑将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2030年前,城乡建设领域碳排放达到峰值。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的《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提出上述要求。
据《中国建筑能耗与碳排放研究报告(2022)》显示,2020年全国建筑全过程碳排放总量为50.8亿吨,占全国碳排放比重的50.9%。其中21.7%为建筑运行阶段产生的排放,29.2%则来自建筑生产和施工阶段。随着城镇化提速,我国建筑领域减碳日益艰巨,而如何在建筑行业上下游减少建筑能源消耗,成为助力“双碳”目标实现的重要课题。
“作为建筑外围结构的门窗产品,其节能性能的优劣将直接影响整个建筑的节能水平。门窗行业的绿色低碳发展,既是建筑高效节能的关键,也是构建舒适人居环境的关键。”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绿色低碳发展专业委员会成员张晶在全国门窗行业绿色低碳技术大会暨《绿色低碳企业评价通则》团体标准启动会的现场说道。
绿色低碳转型升级是门窗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2022年10月,国家能源局党组成员、副局长任京东表示,近十年我国以年均3%的能源消费增速支撑了年均6.6%的经济增长,单位GDP能耗累计降低26.4%。
实践证明,绿色低碳并没有和经济发展相割裂,反而培育了经济增长新动能。与之相对应的是,有业内人士指出,绿色低碳转型升级与可持续发展将成为我国门窗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不过,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标准化委员会副主任周妍玥指出,我国大多数行业、企业面临的现实状况,一方面是可预期的绿色低碳产品与企业的发展蓝海,另一方面则是缺乏统一的评价标准与体系,造成行业、企业绿色低碳转型路径不清晰、市场混乱。
周妍玥还表示,“从标准维度上,有必要基于我国及国际现有的绿色低碳相关标准体系,建设适应我国行业、企业情况的绿色低碳企业评价标准体系;从评价维度上,需要专业机构根据标准体系,进行相关的评价工作,一方面帮助企业明确自身碳排放核算情况,另一方面帮助企业发现可优化提升的方向,为企业指明节碳减排的绿色发展转型之路。”
在周妍玥看来,通过评价体系系统性的技术和管理措施,可以有效量化经营过程中的环境成本与风险、企业资源节约利用或应对气候变化的效益及成果。而通过标准及评价服务,可引导企业开展绿色低碳企业创建工作,发掘可优化提升的方向,为企业指明节碳减排的绿色发展转型之路,提升企业绿色综合素质,提前布局未来新的行业竞争。
对此,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启动了《绿色低碳企业评价通则》团体标准编制工作,为企业的绿色低碳转型锚定方向。据了解,《绿色低碳企业评价通则》的评价指标主要为:基础设施类指标、污染物排放类指标、生产与经营指标、能源、资源类指标、产品指标及管理体系指标。
8月26日,由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绿色低碳发展专业委员会主办的全国门窗行业绿色低碳技术大会暨《绿色低碳企业评价通则》团体标准启动会于广东省云浮市新兴县举行,探讨门窗行业企业绿色低碳发展路径,并研究如何通过有效控制资源能源消耗、采用绿电、使用可再生资源等方式,将构建绿色低碳企业的理念、方法与产业实际相结合,促使门窗行业向低碳经济发展,从而推动我国“双碳”目标的实现。
破题门窗行业耗能
相较于传统制造行业,门窗行业具有较强的定制属性,每个门窗产品几乎都是项目性制造。而低碳节能的要求促使门窗企业产生新的技术标准和构建竞争壁垒,也使得门窗行业有新的发展机遇。而如何在门窗层面减少建筑能源消耗,实现可持续发展,记者观察到当前社会上诸多力量都在积极寻找相关破题方法。
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副会长、全国建筑幕墙门窗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长王洪涛指出,企业应依法设立绿色门窗工厂,并且相关工厂在建设和生产过程中应遵守有关法律、法规、政策和标准,近三年(含成立不足三年)无较大及以上安全、环保、质量等事故。对利益相关方的环境要求做出承诺的,应同时满足有关承诺的要求。
所谓绿色工厂,是指实现了用地集约化、原料无害化、生产洁净化、废物资源化、能源低碳化的工厂。王洪涛指出,绿色工厂应在保证产品功能、质量以及生产过程中人的职业健康安全的前提下,引入生命周期思想,优先选用绿色原料、工艺、技术和设备,满足基础设施、管理体系、能源与资源投入、产品、环境排放、绩效的综合评价要求,并进行持续改进。
据记者了解,佛山市新豪轩智能家居科技有限公司在云浮的生产工厂开展了“14兆瓦屋面光伏发电”项目,采用“自发自用,余电上网”模式发电,年上网电量预计1333万千瓦时,与相同发电量的火电相比,每年可节约3853吨标准煤,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10250吨,相当于为地球种了13万棵树。在满足自身生产制造用电需求的基础上,多余电量亦可供应其他需要的用户,切实缓解工业区电力供应紧张局面。
此外,四川大学碳中和未来技术学院副教授、全生命周期绿色管理专家王洪涛也在会上指出,企业实现碳中和可以建立全生命周期碳中和MARC模式,即建立企业全生命周期碳中和管理体系(Management);按标准核算企业和产品(含供应链)碳足迹(Accounting);持续40年的全过程协同创新和减排(Reducing);持续的对外宣传(审核认证、披露、采信)(Communication)。
“现在被越来越多人熟知的碳足迹实际上是基于1993年的首个产品生命周期方法延伸出来的。30年来,碳足迹和生命周期评价LCA方法与工具已经日益成熟。全生命周期碳中和思想正在成为国内‘双碳’政策的重要内容,且国内政策日益重视,全国各地陆续启动碳足迹平台建设。”王洪涛说。
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10月,国务院印发了《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并指出,要完善工业绿色低碳标准体系;建立重点企业碳排放核算、报告、核查等标准,探索建立重点产品全生命周期碳足迹标准;积极参与国际能效、低碳等标准制定修订,加强国际标准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