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窗幕墙网】随着科技发展、生活水平提高,智能摄像头、门锁、猫眼等愈发普及。然而,当这些智能摄录设备被安装在自家门口时,却常常引起邻居的不悦,近年来围绕于此是否侵犯隐私的纠纷时有发生。
利用智能设备监控自己的居住环境,是一种可以理解的自我保护手段。但问题在于,自家门口的摄像头,不仅能监控到自家门前,还往往涉及过道等公共区域,甚至还可能正对着邻居入户门。有的人家安装了智能猫眼门锁,一旦靠近停留,就会触发录像功能;有的视频监控警报声太大,噪音吵人不胜其烦……安装者是安心了,邻居却有种“正常出入经过像做贼”的感觉,这让很多人心生反感。
在私人领域安装智能摄像头是个人自由,可一旦涉及公共空间,这一行为本身也就附着了某种公共性。若安装不当,不仅会给邻居造成困扰,还可能带来法律风险。从实际情况看,虽然安装者大多不会滥用这些记录,但也不乏一些监控他人生活或者盗摄他人影像的不法行为。而且,这些智能设备设计程序普遍简单,有电便自动开启,关闭却无从下手。由此可见,摄像头不一定意味着保障,如果邻里缺乏沟通,再加上技术阻梗客观存在,还可能产生反作用。
摄像头怎么安,安在哪,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邻里之间的换位思考、将心比心。既要把握好摄录的边界,也要把握好认识的边界,树立基本的权责意识和同理之心,给自己安一个“放心”,也为邻里留一份“舒心”。比如,在安装前,提前和邻居协商,征求其同意,事先协调好范围、角度等可能引发争端的方面;也可以协调和邻居共同安装监控,用一个摄像头保护大家共同安全。当然,社区和物业也应当加强对这类设备使用规范的指导和管理,确保居民合法权益不受侵害。此外,商家也应进一步规范行业标准,提升产品设计,完善并克服技术缺陷,增加用户操作便利性。同时,还要确保上传到网络平台的信息安全,销售时明确告知可能的隐私侵犯问题。
家门口的摄像头怎么安,争议背后其实是一道文明考题。这提醒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处处留有分寸感,彼此尊重、互谅互让,邻里才能和睦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