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窗幕墙网】
全国人大代表、金晶(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刚——
聚焦建筑节能倡议打造绿色能源产业链
在“双碳”背景下,各行各业都在积极响应国家政策,走上了节能降碳的道路。连续6届当选全国人大代表的金晶(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刚,在27年的履职路上不断为行业发声。今年的全国两会,他带来了“关于对新建建筑和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项目中应用BIPV技术产品进行补贴的建议”和“关于支持打造绿色能源产业链的建议”,将目光再次聚焦到了节能降碳话题上。
★ 推广BIPV助力降低建筑碳排放
“建筑领域作为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的重要源头之一,对于实现碳中和战略目标具有重要意义。作为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玻璃行业技术进步、结构调整取得明显成效,为发挥玻璃行业技术产品优势、服务于我国‘双碳’战略目标提供了契机。”
王刚向《中国建材》杂志表示,一方面,超白压延玻璃规模产量、技术质量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保障了光伏产业链安全,为实现光伏产业快速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开发了一批具有节能、安全、发电等功能的玻璃新产品,为建筑领域节能降碳提供了新途径。但目前在应用过程中仍存在不足。
如当前集中式发电已得到大规模应用。根据国家能源局统计数据,2023年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约6.1亿千瓦。但在建筑领域,仅有少数大型公用建筑、标志性建筑、体育场馆应用BIPV技术产品,总体上仍处于试点、示范建设阶段。而且,BIPV技术产品普及应用比例小,产品优势、市场潜力未得到充分发挥。
据了解,早期建设的玻璃幕墙,已有60%达到寿命周期,需更换或升级。根据调研数据预测,到2025年,国内幕墙及屋顶BIPV面积合计约6亿平方米、装机需求100GW,市场规模1792.34亿元。如此巨大的市场,如何更好促进BIPV技术和产品应用在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和新建建筑上应用成为值得人们思考的问题。对此,王刚建议对新建建筑、既有建筑节能改造中应用BIPV技术产品的项目,将财政补贴直接给予建筑业主或直接投资者。
“补贴实施和监督也非常关键。”对此,王刚提出,在资金来源方面,补贴资金可由中央和地方财政共同承担,也可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形成多元化的资金来源渠道。补贴资金使用和管理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为主负责。在项目申报和审核方面,建议符合条件的项目业主或单位可向管理部门提交项目申报材料,经审核通过后可获得补贴资格。在补贴发放方面,可按照财政补贴规定的程序和标准,及时足额直接给业主发放补贴资金。在加强对补贴项目和资金的监管方面,可加强对补贴项目的评估和验收工作,确保项目质量和效果。建立健全补贴资金监管机制,确保补贴资金专款专用,防止骗取、挪用等行为发生。
除此之外,还可以采取加强政策引导,分解细化建筑领域碳达峰中目标要求,对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和新建建筑项目,明确应用BIPV等技术产品的利用率、覆盖率等具体要求;加强对BIPV技术产品、绿色建材等宣传推广,提高社会认知度,促进普及应用等措施进一步促进BIPV技术和产品应用在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和新建建筑上应用,从而推动发展节能低碳建筑、加快优化建筑用能结构。
★ 亟待打造绿色能源产业链
能源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领域。当前从我国能源结构看,非化石能源加快成为供给增量主体。2023年新增能源生产总量中,非化石能源占比超过40%,能源生产供应体系加速低碳化发展。从产业体系看,绿色低碳技术加快跨入世界先进行列。我国新能源发电技术处在世界第一梯队,为全球贡献了70%以上的光伏组件和60%的风电装备。能源产业链绿色化、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
“尽管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当前我国在能源转型进程中仍存在一些困难和挑战。”王刚告诉记者,目前能源需求超预期增长,每年新增一个英国的能源消费量,预计今后一个时期仍将维持刚性增长。我国能耗强度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5倍,六大高耗能行业能耗占比高达75%,“十四五”单位GDP能耗降低指标进展滞后于预期。集中连片新能源发展用地、用海空间不足,新型储能、光热发电等价格机制尚未健全,能源转型政策合力亟待加强。
对此,他建议,一是在特定区域打造绿色能源产业链,提升我国绿色能源产业发展水平。要推动绿色能源产业发展,要么选择在核心市场区域、要么选择在具备生产低成本区域,这是绿色能源产业能否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对区域产业规划要坚持产业链思维,在优势区域推动绿色能源产业的延链、强链,打造可以与国际同类产业的竞争优势。在绿色能源产业链培育过程中,对链条中关键环节产品所属行业存在产能过剩、“双高”的实际问题,要避免“一刀切”,实行“一企一策”。把“以钙钛矿、碲化镉柔性电池为核心的绿色能源产业链”纳入国家重点支持产业链目录。
二是对建设绿色能源产业链打好财税、金融等政策“组合拳”。金融部门制定多种方式的资金帮扶政策,给予帮扶资金利率优惠,支持绿色能源产业链条企业在项目建设和运营方面的资金需求。
三是加强绿色能源产业技术创新。巩固拓展新能源产业优势,优化能源科技创新机制,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推动大型风电、高效率光伏的技术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