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门业网讯 近日,门都网小编走访了四川省恒源、欧丽亚、本木富美森、阳森、龙马、川王、天天等企业和重庆市豪迈、名风、豪格、开心、尚鼎、屋之巧、宜居、仁丰、迪雅等木门企业。当前,房地产调控政策引发了家居建材市场的销售疲软,川渝木门企业都面临着产业换代升级的问题。在走访的过程中,笔者发现,入驻工业园区成为木门企业的一大升级趋势。
入驻工业园区:木门工厂转移成趋势
川渝地区城市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吸引了许多高税收、高附加值企业的进驻。作为劳动密集型行业,木门企业不得不"靠边站",逐渐被排挤出市区。在四川成都,木门企业多数已转移到三环路以外的工业园区。在工业园区里,企业的厂房和办公区域都进行了规范管理。据四川峨眉龙马木业总经理龚小民介绍,"龙马木业在进入工业园区以后,大力提升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和加大新设备的投入力度,不断吸引人才,逐步增强企业实力,并得到当地政府的帮助和支持,现已向规模化、品牌化方向发展。"虽然市场受到房地产政策的影响呈现出疲软的态势,但是作为木门企业还是需要从管理、人才、技术、品牌等方面深挖内部潜力,发挥企业优势,以期渡过市场危机。
2011 年11 月10 日,笔者走访了重庆长寿区"中国家居(木业)产业基地的重庆豪迈木门。刚刚搬入园区的豪迈木门占地180 亩的厂房显得宽敞、大气。虽然部分机械设备还在调试之中,但生产车间却井然有序。豪迈木门总经理唐蓉感慨道:"企业经过多次搬迁,终于有了自己的"窝"。有了新厂房,更方便在管理上提高效率,吸引更多有实力的经销商和优秀人才,有效地提高品牌的知名度和产量。我们将充分运用先进的设备来解决人工不足的问题,提升企业综合实力。"据了解,豪迈木门进入木业产业基地以后,工作环境得到很大改善。新厂房除尘、除烟等设备解决了工人职业病和排污等问题,减少了工伤、火灾等事故的发生。宽敞的生产车间给生产设备的安装以及原材料和半成品的运输都带来了便利,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效率。据了解,还会有35 家木门企业进入该工业园区。进入工业园区成为川渝两地木门企业升级的必经之路。
"跷跷板"效应:生产和销售分处两端
笔者在走访的过程中,就是否进入工业园区这一问题,询问了川渝两地部分木门企业老板。部分人表示,进入工业园区,企业将会面临"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的局面。很多企业在没进入园区之前,厂房太小,不能完全满足生产的需要,就不得不放弃经销商的订单;而进入了工业园区之后,因为投入大量的资金修建厂房和购置设备,生产上去了,但销售又因缺乏运作资金而处在弱势。如何把握生产和销售之间的关系,成为木门企业必须掌握的"平衡术"。
对此,四川本木富美森总经理蒲国辉认为,"不管是生产或销售,都要存在"饥饿感"。如果两者完全平衡了就有问题了,正因为有差距,企业才会去追求平衡,才去不断地将其完善。"据笔者了解,近两年,将会有60 多家重庆木门企业进入工业园区。
笔者分析,近两年,川渝木门企业将会面临资金、人才、品牌三大难题的考验。这三大难题将会严重制约企业的生产和销售。前几年,木门企业在很多地县级城市都可以获得土地修建厂房,但因为企业的流动资金有限,无法按照工业园区的标准建厂,许多厂房的配套设备都不达标。目前,有些资金实力雄厚的企业想要进入工业园区,但又遇到了土地指标很难审批的问题。产业升级成为川渝两地发展中的木门企业左右为难的事情。
迪雅木门是2007 年发展起来的重庆木门中"黑马"。总经理粟红伟介绍说,"迪雅木门将于2012 年3 月进入重庆长寿园区,以解决厂房不足的问题。"粟总表示,迪雅木门进入园区后,将借鉴同行经验,把品牌立足于销售与生产,让企业尽快换代升级。
关注微信平台
免费获取采购商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