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国各地,活跃着一支鲜为人知的制作大军,他们一年创造了近50亿元的销售额。然而这扇开启的“致富门”,其经营者既不是会做生意的当地人,也不是腰缠万贯的大老板,更不是闻名全国的品牌企业,他们只是婺源县一群普普通通的农民。据统计,目前,该县农民创办木门企业200多家,遍及北京、上海、新疆、内蒙等地,生产的木门更远销美国、日本、马来西亚等国家。
婺源木门制作大军发源地是紫阳镇西坑村,在这片居住着612户农民的土地上,已有110多户人家在全国开起了木门厂。上世纪90年代初起,西坑人开始走出大山,聚集到上海的木门企业打工,有的当起了学徒,有的当起了营销员。而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要数朱金祥。开始他在上海市奉贤区与福建一个老板合伙开门厂,当时门厂利润空间很大,一扇门少的能赚上一百多,多的能赚上两三千元,生意非常红火。想干一番大事业的朱金祥油然而生自立门户的念头。在上海郊区另起炉灶,请来了亲戚朋友帮忙,当年纯收入过了20万。就这样,亲戚带亲戚、朋友带朋友、老乡带老乡,紫阳镇村民开门厂还带动了其他乡镇农民创业,秋口、中云、清华、段莘等地的农民纷纷赶弄“门厂大潮”,带动2000多农民就业。高质量、高品位的产品,诚信经营的创业精神深深打动了大都市人,婺源木门销售量迅速飙升,甚至占据了一些城市的半壁江山。
随着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婺源人开始在木门“质”上下功夫,推陈出新,搞好服务,实现可持续发展。他们从广西调来了不开裂的高档木材,购买了现代化的生产设备,从加工、刨切到包装都采用一流技术。为了保证产品质量,每个门厂都建立了一套严格的生产监管制度,生产第一道程序的成品必须接受第二道程序工人的监督和检验,依此类推。同时根据市场需求,不断创新,品种和款式由当初的一两种发展到现在的工艺门、免漆门、平板门、工程门、套装门等众多品种,由原来的粗加工发展到现在的深加工,现在的木门上了油漆,雕有图案,磨面刨光,造型新颖,高贵典雅。同时,在把木门卖给客户后,他们还经常通过上门走访、电话询问、手机短信等方式跟踪了解产品质量,让客户买得放心。一带十、十带百,越来越多的人认识了婺源门,购买婺源门。
随着国家高新产业的发展和人们消费水平的提升,婺源门厂面临“如何做大做精做久”的新课题,迫切需要打造“婺源门”品牌。一些木门企业开始走大集团、大品牌、大营销、大市场的发展路子,充分发挥团队的精神,把婺源门最大的优势发挥出来。目前,上网点击搜索“婺源门”这个关键词,在许多网站都能看到不少关于推销“婺源门”的信息。上海泰腾木制品厂领先一步,通过合理配置一些门厂人才、技术、资金、设备等资源优势,在网站、报纸打出的“奥德”品牌后,立刻引起了许多客商的关注。今年初,美国华美公司在网上看到该厂的木门产品后,一次性购买了80万元的木门。近日,该厂又收到了美国另一家公司100多万元的订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