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窗幕墙网】菱形方块小木屋如同“漂浮”的冰块,双层幕墙会“呼吸”……在南部新城核心区域,一组建筑群已展现新姿。记者昨日从市建委了解到,作为住建部批复的中芬低碳生态试点示范城市(区)试点项目,中芬合作交流中心应用双层幕墙、可再生能源集中供应等节能技术,打造高品质绿色建筑。目前项目外立面安装已完成90%,同步进行室内精装和室外道路等施工。
走进施工区域,眼前是3栋独特的菱形小屋,这是芬兰绿色与清洁技术展厅,也是项目实现低碳的一大亮点。3栋建筑是钢木组合结构,能实现建筑单体的全生命周期超低能耗。“这3栋小屋是标准的低碳建筑,选用的板、木方不能有腐朽、虫蛀现象,在连接面上不能有裂纹,木节不宜过于集中,且不能有活木节。”施工单位项目总工介绍。
从效果图上来看,钢木结构小屋前是一片阶梯状水景,三座临水的小屋宛如厚厚的冰块“漂浮”在水面上。据介绍,钢木结构BIM(建筑信息化模型)技术深化设计后,在工厂预制完成再运到现场,搭建一栋只需要40天。
中芬合作交流中心地上总建筑面积约21.13万平方米,由中芬低碳生态与智慧城市展示中心、特色会展中心及高端商务酒店、商务办公中心及特色商业4个部分构成。其中,4.8万平方米的会展中心是一座全钢结构装配式建筑。
进入会展中心一楼,室内层高超8米,但是却看不到一根立柱。据了解,会展中心采用全钢结构,所有钢梁、钢筋桁架楼承板等均为工厂生产,具有强度高、自重轻的特点,安装方便。
中心以“破冰”形式创造出高低错落、功能散布的自然组合,让建筑以“冰立方”形态展现。目前,三栋建筑的外立面幕墙施工已基本完成。“从节能效果上来说,这是一种会‘呼吸’的幕墙,双层幕墙中间的空隙使空气在幕墙中循环,兼顾夏季通风和冬季保温,提高隔音与遮阳效果。”项目总工介绍。
绿色建筑还不止于此,项目采用可再生能源区域集中供能。在芬兰绿色与清洁技术展示厅前,两根黑色的管道就是供能管网,利用水源热泵将能源中心统一制备的冷热水通过供能管网输送至末端,提升环境舒适度。项目使用地下室导光管,把自然光引入地下,创造最经济的自然采光解决方案。建筑组群内的雨水经生态净化措施,达到回用标准后,将用于绿化、道路冲洗等,节约用水。
在中芬低碳生态与智慧城市展示中心内部,设置了模块化的智能天窗,除了提供自然采光供能,这种天窗与智能化设备联动,通过传感器能自动感应到实时的温度、湿度、光线明暗度等数据,“自主”决定开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