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窗幕墙网】10月24日,佳源国际、大唐集团、大发地产发布公告,宣布将自10月29日起退市。退市原因大致相似,如未能在18个月的停牌期限内完成财务业绩发布、解除清盘令等复牌指引。
这3家房企赶上了内房股上市的末班车,于2016年至2020年间登陆港股。市场的红利与资本的托举让他们的野心迅速膨胀,在销售额刚达到百亿元规模时便喊出了3年冲击千亿元、5年冲3000亿元等目标。然而,当行业周期性的调整不期而至,潮水退去,这些以杠杆驱动规模、资产负债表脆弱的房企最终还是搁浅在了沙滩上,几无翻身之力。
3家内房股同时退市
公告显示,大唐集团在2023年3月21日就已停牌,佳源国际、大发地产则均在2023年4月3日停牌。根据上市规则第6.01A(1)条,港交所可将任何已连续暂停买卖18个月的证券除牌。也就是说,若大唐集团未能于2024年9月20日或之前复牌,港交所有权将该公司除牌,而佳源国际、大发地产的复牌期限则是2024年10月2日。
未能复牌的根本原因是无法达成港交所的复牌指引。例如,佳源国际的复牌指引有5条,包括发布2022年全年业绩及随后的财务业绩,撤回或解除清盘令,证明管理层及对公司管理营运具有重大影响力的任何人士的诚信、能力及品格不存在合理的监管担忧等。港交所上市委员会表示,对佳源国际作出除牌决定,便是考虑了该公司未达成任何复牌指引,以及公司当前资不抵债。
大唐集团和大发地产也没有发布2022年年度及随后年份的业绩报告。此外,大唐集团在9月份公布,独立非执行董事、公司秘书、授权代表及法律程序代理人辞任后,未能遵守上市规则项下的若干规定。大发地产则是于10月16日透露被香港高等法院颁令清盘。
按照佳源国际的说法,为了稳定业务运营,该公司作出了不少努力,但收效甚微。清盘人一直在与债权人进行沟通,以收集他们对初步重组条款的反馈,寻求他们对拟议重组的支持。只是,鉴于条款书已失效,尽管清盘人持续努力寻找其他潜在投资者,但新的投资者尚未找到。“资金不足已成为阻碍本集团推进其重组计划的关键障碍。”除了资金短缺,佳源国际要面临的挑战还有房地产市场低迷及各债权人采取的强制执行行动。
大发地产和大唐集团同样采取了求生行动,前者在9月27日公布了境外债务重组方案,后者也表示一直与债权人保持积极沟通,希望尽快就债务解决方案达成共识。
千亿梦幻灭
上述3家房企在退市之前,销售额均在百亿元级别,但这并不妨碍他们追逐千亿梦想。
佳源国际2016年上市,当年录得的销售额还不到50亿元。在那一年,房地产销售排行榜的榜首是卖了3810亿元的中国恒大。
虽然起步晚,但佳源国际也有一颗做强做大的雄心。2017年,其合约销售额就大增123.1%至103.7亿元。2018年,该公司创始人沈天晴在内部会议上强调,最根本、最迫切的任务就是要切实保证地产销售千亿奋斗目标的实现。这一年,佳源国际的销售额迈上了200亿元的台阶。2019年初,佳源国际副主席兼总裁张翼透露,该公司将在三年到五年内,通过快速开发、销售实现快速增长,达到千亿元销售额。张翼还表示,沈老板作为实际投资人把优质资产全部并进来,作为职业经理人,他个人再努力一下,千亿目标的实现,“是显而易见比较轻松的”。
接下来的2020年,佳源国际的销售额达到了300亿元,2021年冲至360.53亿元。在那之后,增长的曲线便掉头向下,2022年只卖了132.57亿元。
大发地产成立于1996年,创始人葛和凯稳打稳扎,直到2017年才把销售额做到几十亿元的规模。他的接班人葛一旸则是另一种风格。
2017年,地产行业已有3家房企的销售额突破5000亿元。葛一旸亦激情满怀,于2018初提出了未来5年冲3000亿元的宏伟目标,并在当年推动大发地产于香港上市。大发地产执行总裁廖鲁江曾表示,中型房企想要在未来活下去,就必须拿出奋斗者之心,拿出敢叫日月换新天的魄力,招兵买马,战略进取,加速进入千亿级俱乐部,未来才有可能继续留在地产球场上继续踢球。
2018年,大发地产奋力奔跑,销售额同比增长204.1%至125.23亿元,2021年达到375.63亿元的历史新高,但1年后就大幅回落到了60.23亿元。
大唐集团2020年底才完成上市计划,在那之前,该公司已展现了黑马之姿。2017年,大唐集团的销售额达到百亿元,2018年已增至340亿元。2019年,该公司喊出“三年冲击1000亿,进入全国房企50强”的口号。而到了2022年,千亿并没有如期而至,大唐集团全年只销售了196亿元。
回过头看,高周转、高杠杆、高负债模式曾是这3家房企冲击千亿的利器,却也是将他们推入困境的元凶。2022年8月,沈天晴对投资者说,近一年发生的情况,是佳源集团成立近28年来前所未有的。他感慨:“地产过去几十年高周转的模式变了。高周转不行,管理模式要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