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行业面对全国市场竞争的加剧,通过自身努力,今年被评为“全国门业之都”,值得可喜,但又感忧虑。反思十年前重庆行业,也有如此的光环和如此好的市场机遇,但防盗门行业,在弹指间却落得“一枝独秀”的格局。诗曰:“一枝独秀不算春,万紫千红春满园”,重庆木门 行业是否可能重复昨天的历史故事?笔者认为在近两年需正视几点问题。
关注之一:思想意识决定企业的发展
从目前重庆木门行业的中小型企业现状看,很多都是以前防盗门、家具转型企业以及新入行的企业主,不可否认都具有商业资质、销售阅历和成功经验,所以习惯于相信自己的旧经验和个人优势,在思想意识上不相信或不自觉地排斥科学管理,个人“草莽英雄”主义严重,因此,企业发展自我约束,故步自封。这就是难以做强、做大的思想根源。
曾有不少的企业主运作三、五年却都还在叹息:厂房条件不够、人才流失快、管理人员无能等客观因素,市场总是开发了又丢失,丢失了又开发,月产销量难以突破万套。借用一句话:“产品的竞争力来自技术的竞争力;技术的竞争力来自制度的竞争力;制度的竞争力来自理念的竞争力”,也就是高度决定视野、角度决定心态,企业主有怎样的思想意识,企业的发展就怎样。
关注之二:企业应不言小,规范管理
目前重庆木门行业中有许多中小型企业,在企业创业阶段,由于家庭式管理模式较重,不太重视用制度管理,即使有一些零碎制度,也容易出现执行力度欠缺、形同虚设。企业主在处理重大问题上“脑壳一拍、头脑发热”,不按市场规律办事,全凭一腔热血决策。在企业决策上形成两种不可调和的矛盾,即:理智的科学管理与轻率的感性决策的矛盾;权力从属于民主制度与个人至上制度的矛盾。部分厂做了几年、也创了几个品牌,但月产量总停留在4000-7000套内起伏,且整个企业管理乱如麻,这就是一种管理瓶颈和管理极限,难以再上台阶,其实这种怪圈,就更凸显出管理的真正涵义。俗言:“小企业、大管理”,企业应不言小,从开始就必须用大企业的管理标准规范企业的运作。因此,企业之初就必须健全企业的各种规章制度,夯实企业的基础工作;强化企业的培训工作,全面提高员工自觉遵守科学管理的意识;加强企业的监督、约束机制,规范员工遵章守纪的行为;建立绩效机制,绩效挂钩、奖惩分明,调动员工积极性,进一步增强管理的执行力度;建立完善劳动保障体系,提高员工福利待遇,增强员工与企业同舟共济的责任感。
关注之三:形成高效运作机制
俗话说:“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企业不论大小,都少不了基本的组织结构和岗位设计。只有对全体员工进行有序分工、定岗,才能明确他们的职务范围、责任、权力,通过绩效奖惩机制促进协作,从而形成一个高效运作机制。
许多中小型企业错误认为,如设立过多的岗位,会增加工资成本,因此,企业带着病态的“肌体”还讳疾忌医,造成管理者不明确自己的职责、权力、范围,造成管理混乱,出现管理边缘、死角、断档,责任来了互相推委;再加之毫无奖惩、岗位不清、责任不到位,企业要想有一个质的飞跃和突破自然就难上加难。如少数企业主在奖惩上不按章法,凭心情论功赏,私下给予奖励,作为企业私下给予只能代表私心。俗言:“军无财,士不来;军不赏,士不往”,奖惩不平衡,只能带来不良效果。
好的管理系统和机制,才能培育良好的人才。企业的组织机构和岗位设计,可以根据企业自身特色,选择一人多职、多岗位或兼职等,但必须明确其职责、权力、利益,通过责、权利、三者统一,进行绩效考核,充分挖掘管理者潜力,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部门协调性。同时,首先搭建企业组织机构,理清管理程序;其次,划分部门职责范围,制定管理目标责任制;再次,确定岗位设计,责任到头。
关注之四:质量细节体现企业本质
产品质量是每个企业永恒的主题,而品牌必须有质量保证作为前提。部分中小型企业天天也在谈“质量是企业的生命”,车间、办公室墙上也挂着“质量第一”、“争创一流品牌”等标语,仿佛企业质量与品牌文化氛围相当浓厚。但,只停留在口头上和形式上的企业文化,就如“叶公好龙”,是一种轻薄、浮躁的企业虚拟“文化”,没有根基。要真正把产品质量、品牌融入企业精神和文化中,是需要长期、科学的管理积淀,海尔企业有一句名言:“什么是品牌?品牌就是质量、质量还是质量”。质量细节体现企业本质,而市场博弈,赢在质量细节。
在全面质量管理中注重以下几点:制定严密的产品质量管理办法,完善各种基础制度;建立质量管理的组织机构和监督机制,加强执行力度;强化员工质量意识、技能、操作规范的培训工作;制定产品质量标准和操作标准。
随着木门行业新生企业不断增多,市场的竞争更加激烈,但市场是公平的,未来市场资源、份额对每个木门 企业也不会平均分配,对不思进取的企业,市场资源将会越来越枯竭。
因此,重庆木门企业更应该珍惜如此大好的市场形势,转变观念、抓住机遇,让企业走上可持续发展的健康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