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坐拥千亿元大市场的产业,却面临着标准滞后、自主知识产权少、品牌效益低、自动化程度低、新材料研究不足、作坊模式等各种发展瓶颈。
中国木门产业要取得长远发展,在迫切需要建构和完善木门行业的标准体系的同时,还需在品牌建设等多方面下功夫。木门产业亟待完善标准体系
“有着6000多年历史的木门,作为一个产业却只有短短十几年时间,行业起步晚,发展不成熟、标准缺失是整个行业面临的一系列问题的根源。”在2月底举行的首届中国木门产业链大会上,中国林产工业协会木门工作委员会主任吴盛富如是说。
中国林产工业协会顾问张森林告诉记者:“与同是木质建材产品的地板产业相比,木门产业的发展滞后了近10年的时间。整个行业的成熟度也与地板有很明显的差距。”
行业标准滞后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木材工作研究所质检中心付跃进对木门行业很了解,他系统地归纳了木门行业存在的问题:一是标准滞后;二是建筑门洞尺寸不统一,难以形成规模化生产;三是无自主创新和自主知识产权,抄袭、模仿较多,新功能、新造型、新材料研究不足;四是设备简陋,自动化程度低;五是品牌效益低;六是小企业居多,作坊模式为主,管理落后。“总体来说,行业标准滞后是最大的问题。”
中国木材与木制品流通协会木门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王永林也表示,标准滞后是很多问题的根源,“没有行业标准就无法规模化生产,缺少技术标准就无法保证质量,无法对产品进行监管”。
目前,我国共有三个关于木门的行业标准。分别是原建设部颁布的《建筑木门、木窗》;国家发改委颁布的WB/T1024-2006《木质门》和国家林业局颁布的《室内木质门》。
王永林告诉记者,虽然目前有三部标准,但都不是国家标准。国家发改委的标准只是一个推荐标准。而原建设部的标准颁布于2000年,时间也太过久远。“与2000年时相比,今天的木门行业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基本上已经属于两个行业了。我们今天所用的木门产品跟十几年前已经大不一样了。原建设部的标准根本无法规管目前的行业。行业发展过快也是相关标准滞后和缺失的一个重要原因。”
据业内人士介绍,我国的木门产业目前尚属于“定制化”阶段,而非“标准化”。定制木门的基本流程是:客户先选中门的款式、质地、颜色后,再和商家谈价格,谈好价格后由木门销售点的工作人员到现场实地测量尺寸,量完尺寸后就可以将木门样式、尺寸汇报到木门生产厂,开始生产木门。“由于工序比较多,商品房的门洞尺寸不统一,木门只能是个性化定做,耗费时间较多,生产周期长,有些尺寸特别、工序多的木门甚至要一个月才能完工,不少急着用的客户也只能干等着。因此,需要安装木门的客户一般要提前预定,这给忙于装修的个体消费者带来了不少困扰。而对一些大客户来说,降低产品价格的诉求往往由于生产成本过高而得不到满足。”